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者女性,64 岁,主诉:下腹腹痛 7 天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小时。
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脐周绞痛,为阵发性,可自行缓解,自行口服抑酸药物症状可以改善,1小时前出现症状加重,腹胀伴随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遂就诊于我院。
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7×109/L,C 反应蛋白 12.8 mg/L。查腹部超声提示:盆腹腔积液10.3 cm,门静脉血栓?
既往有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此次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血象升高,给予肌注哌替啶止疼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并口服乳果糖和利那洛肽通便治疗。
夜间患者再次出现腹痛,不除外自发性腹膜炎,给予诊断性穿刺,腹腔抽出液体为淡粉色,考虑不除外肠管问题。
因再次疼痛,行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门静脉血栓,肠管扩张,肠系膜上静脉及部分属支血栓形成?
现在明确了患者就是门静脉血栓导致的肠道静脉回流障碍,因为肠道静脉血管曲张,导致肠道蠕动差。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就是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如果门静脉有血栓,有可能是肠静脉回流障碍血流淤滞引发的,也有可能是肠道静脉血栓脱落到了门静脉部位。所以应该引起注意。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 形成的原因分析包括:血液高凝、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和血管内皮损伤。
及时抗凝治疗可使PVT达到一定的再通,降低门脉高压,对降低上述临床风险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抗凝治疗为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前者需要长期皮下注射,后者需要长期频繁监测INR水平,在临床应用中有诸多不便。因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其本身就存在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问题,使用抗凝药物可能会引发大出血,所以,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当血小板计数较低时(如<50×109/L),出血风险将会更高。因此,抗凝治疗前应先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预防性治疗。直接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作为一种新型抗凝剂,因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其肝毒性,在大型试验中通常将伴有出凝血障碍的肝硬化患者排除在外,尤其是失代偿期患者。然而,肝硬化(Child-A级、Child-B级)PVT患者口服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平均治疗剂量分别为15 mg、5 mg、165 mg,比非肝硬化患者治疗剂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治疗期间肾功能和肝功能无变化。此外,利伐沙班还可降低门静脉高压,减少肝纤维化,改善患者预后。这主要与利伐沙班能够降低肝内血管阻力,增加NO利用度,使肝星状细胞失活、肝内微血栓减少有关。但直接口服抗凝剂在严重肝硬化患者中仍被视为禁忌证。
所以,对于PVT的抗凝治疗,在临床可能选择更多的是低分子肝素或者依诺肝素治疗,后期选择利伐沙班抗凝,需要终身抗凝,定期复查血红蛋白。
作者:硫蒸气
来源:急诊时间
【猜你想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