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吴梦婷
今年7月15日,欣欣(化名)一家人带着一位男宝宝再次来到浙大妇院。
9个月大的小宝宝活泼可爱,看起来与健康的宝宝没有什么大不同。
经过B超检查,那个还在妈妈肚子里查出来的后颈部血管瘤,已经几乎消失了。“之前还有血管瘤,现在(后颈部包块)已经就像脂肪了,血供也不丰富了。”一直以来为宝宝做检查的超声诊断科朱江主任脸上也露出欣喜。
听到这,欣欣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而在一年前,宝宝的这个后颈部包块,也像一块石头般,沉甸甸地压在欣欣一家人的心头。
怀孕了23周的欣欣来到浙大妇院,来为肚子里的小宝宝做中孕期胎儿结构筛查(即大排畸检查),可B超结果出来,却让欣欣心头一紧。
她的宝宝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个“后颈部肿瘤”。
欣欣第一次听到胎儿“后颈部肿瘤”,经历了两次不良孕产史的她非常紧张,感到有些害怕,很担心宝宝的安全,非常希望能保住这个孩子。
胎儿先天性血管瘤(CH)是最常见的围生期血管瘤,主要发生在胎儿头颈部。“我和宝宝爸爸查了很多资料,非常害怕,担心宝宝能不能安全出生。我们找到产科专家罗琼主任医师,她告诉我们这个孩子可以保下来!”
罗琼主任医师的话给了她们坚定的信心。
在随访的6周内,宝宝的后颈部肿瘤体积迅速增加,并且胎儿出现宫内生长迟缓的迹象,并有早期心力衰竭趋势,孕妇也发现胎动明显减少。
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胎儿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贫血,甚至死亡。
目前胎儿宫内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胎儿开放手术、激光消融、射频消融等。胎儿开放手术并发症较多。激光消融范围小,手术时间长,而射频消融可根据选择合适消融针和设置不同的消融参数来确定消融范围,相对安全、有效。
浙大妇院专家罗琼团队与朱江团队在综合研判孕妇及胎儿情况后,建议患者进行宫内治疗,并提出了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案。
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中心,距离肿瘤组织边缘1.5~2.0 cm。采用50 W消融2分钟,100 W消融6分钟。总消融范围约为2.8×1.6×3.1 cm。
术中穿刺及消融部位无明显出血,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肿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
术后,让人欣喜的是,孕妇原先觉得胎儿不动,现在在宝宝在肚子里动得欢快了,超声随访显示肿瘤体积和血流信号均明显降低,肿瘤厚度明显减少。
在妊娠33周之后的随访中,胎儿肿瘤的体积虽略有增大,但肿瘤的厚度明显降低,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2021年10月13日,欣欣怀孕38周,通过剖宫产平安生下体重约3千克的男宝宝。新生儿后颈部可见一柔软肿块,包块表面没有明显的疤痕或烧伤痕迹。
出生即刻、出生后42天、出生后6个月、9个月复查,肿块逐渐缩小,仅表现为表面的皮肤有点松弛,婴儿的生长发育指标良好。
这是浙大妇院、也是世界上首例“射频消融术在胎儿后颈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也是浙大妇院产科和超声诊断科强强联手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超声诊断科的介入治疗和造影,为妇科、产科加成,让治疗效果更佳。
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