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膀胱癌在研新药Sasanlimab联合疗法最新数据重磅公布:
显著改善未接受过卡介苗治疗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无事件生存期

2025-04-29作者:zhaomin资讯
要  点

  • 期CREST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标准治疗相比,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可使疾病相关事件(包括高级别疾病复发或进展等)风险降低32%。

  • 皮下注射PD-1抑制剂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卡介苗治疗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有望成为30余年来该治疗领域的首个突破性进展。

  • 相关研究结果已提交至全球卫生监管机构,以支持潜在的注册申报。

2025年4月26日,辉瑞公司在研创新药Sasanlimab的关键性Ⅲ期CREST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Sasanlimab是一款皮下注射PD-1单抗(mAb),该研究旨在评估Sasanlimab联合标准治疗(SOC)卡介苗诱导伴或不伴维持治疗,在既往未接受过卡介苗治疗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中的疗效,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即研究者评估的无事件生存期(EFS)。


与单独使用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相比,Sasanlimab与卡介苗(诱导伴维持)的联合治疗方案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且统计学显著的EFS改善:风险比(HR)为0.68;95%置信区间(CI),0.49-0.94;双臂P值为0.019;中位EFS尚未达到。研究显示,相比对照组,联合治疗方案可将疾病相关事件(包括高级别疾病复发或进展)风险降低32%。在预设的更高风险患者亚组中,联合治疗组在无事件生存期方面均展现出一致的获益,其中T1期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HR为0.63(95%CI,0.41-0.96),伴有原位癌(CIS)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HR为0.53(95%CI,0.29-0.98)。


EFS是一个复合终点,指从随机分组到首次出现高级别疾病复发、疾病进展、原位癌持续存在或因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等事件的时间。在接受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的患者中,在第36个月时无事件生存率为82.1%(95% CI,77.4%-85.9%);而在仅接受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74.8%(95% CI,69.7%-79.2%)。CREST研究结果已于4月26日-29日举行的2025年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年会期间,在全体大会口头报告环节公布。


“长期以来,膀胱癌的临床治疗亟需能够降低疾病复发和进展风险的创新方案。几十年来,卡介苗膀胱灌注免疫治疗都是肿块切除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高达50%的高危NMIBC患者治疗失败。”卡罗莱纳泌尿外科研究中心医学主任、CREST试验主要研究者、美国外科医师学会(FACS)会员Neal Shore博士表示,“CREST Ⅲ期研究结果表明,在疾病早期阶段将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诱导伴维持)作为治疗方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EFS,显示出联合治疗方案在重塑膀胱癌临床治疗格局、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方面的潜力与价值。”


膀胱癌是全球第九大癌症,每年约造成22万人死亡1,2。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所有膀胱癌的75%3。尽管卡介苗治疗已证实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但是40%-50%的高危NMIBC患者在接受这一治疗后,仍会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4-6


“最新的关键性Ⅲ期CREST试验结果为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期待已久的治疗突破。作为三十多年来首个与卡介苗联用的免疫治疗,Sasanlimab能为既往未接受过卡介苗治疗的高危NMIBC患者带来显著获益。”辉瑞肿瘤事业部首席开发官、Megan O’Meara博士表示,“CREST的研究结果对早期膀胱癌患者意义重大,皮下注射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有效延缓疾病复发或进展,帮助这类患者从创新治疗方案中得到更多生存获益。我们期待与全球监管机构合作,让Sasanlimab成为高危NMIBC的重要治疗选择。”


在关键次要终点分析中,与单独使用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相比,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仅诱导)治疗,未能延长EFS:HR为1.16;95%CI,0.87-1.55;双臂P值为0.312。这一结果显示,卡介苗维持治疗不仅是标准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也是联合Sasanlimab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针对另一关键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较早的中期分析显示,在中位随访40.9个月时,各治疗组之间尚未观察到差异。该研究将继续进行生存随访,并在最终分析中对OS进行评估。对于在随机分组时伴有原位癌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及其持续缓解时间是研究设定的额外次要终点。分析结果显示,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组与单独使用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组在任何时间点达到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9.8%和85.2%。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随机分组时伴有原位癌的患者中,在第36个月时,Sasanlimab联合治疗组中仍然有91.7%保持完全缓解,而在单独使用卡介苗治疗组中,这一数字为67.7%。


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表现与已知的卡介苗安全性表现以及Sasanlimab在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数据一致。Sasanlimab的安全性表现也与已公布的PD-1抑制剂安全性表现一致。辉瑞已将相关数据提交至全球卫生监管机构,以支持潜在的注册申报。

关于CREST试验

CREST试验是一项Ⅲ期、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三个平行组研究,旨在评估PD-1单抗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BCG)(BCG诱导伴或不伴维持)治疗,与单独使用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相比,在既往未接受卡介苗治疗的高危NMIBC患者中的疗效。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以下几种治疗:每四周皮下(SC)注射一次300毫克Sasanlimab,最多注射25个周期(一个周期为四周),同时联合卡介苗每周一次连续六周(诱导期),之后进行(A组,n=352)或不进行(B组,n=352)卡介苗维持治疗;或者仅接受卡介苗诱导伴维持治疗直至25个周期(C组,n=351)。主要终点是由研究者评估的A组和C组之间的无事件生存期(EFS),作为复合终点定义为从随机分组到首次出现高级别疾病复发、疾病进展、原位癌(CIS)持续存在、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任一事件的时间。关键次要终点包括由研究者评估的B组和C组之间的EFS,A/B组与C组之间的OS。在伴有CIS的患者中,CR及其持续时间是额外次要终点。

关于 Sasanlimab

Sasanlimab是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4(IgG4)单克隆抗体,通过与人PD-1受体的高亲和力结合,阻断与PD-1和PD-L1/PD-L2的相互作用。PD-1是一种在T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上表达的蛋白质,作为免疫检查点,当其配体激活时,能够负向调节T细胞的激活和效应功能,并可能在肿瘤逃逸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asanlimab可以通过每四周一次的皮下注射(2毫升)给药。

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每四周皮下注射300毫克的Sasanlimab在晚期实体瘤和晚期尿路上皮癌中显示出临床疗效。除了用于NMIBC,Sasanlimab与辉瑞的抗体偶联物(ADC)的联合疗法也正在进行多项临床研究。

免责声明:

本新闻稿仅在于传递科学前沿信息,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或推广。如您有药物或治疗方面的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2.Bladder cancer statistics.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Accessed March 20, 2025. 

3.Babjuk M, Bohle A, Burger M, et al. EAU guidelines on non-muscle-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update 2016. Eur Urol. 2017;71(3):447–61.

4.Gaul Frau J, Palou J, Rodriguez O, et al. Failure of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therapy in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definition and treatment options. Arch Esp Urol. 2016;69(7):423–33.

5.Sylvester RJ, van der Meijden AP, Oosterlinck W, et al. Predicting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in individual patients with stage Ta T1 bladder cancer using EORTC risk tables: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596 patients from seven EORTC trials. Eur Urol. 2006;49(3):466-477.

6.Ritch CR, Velasquez MC, Kwon D, et al. Use and Validation of the AUA/SUO Risk Grouping for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in a Contemporary Cohort. J Urol. 2020;203(3):505-51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