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吴令英/佐晶教授团队:推动宫颈癌治疗策略发展和创新丨肿瘤研究展播

2025-03-21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SG001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生物标志物:结果来源于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和队列扩展的Ⅰb期临床研究


发表期刊:《癌症通讯》[Cancer Communications,IF(2024):20.1]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佐晶


点评专家:吴令英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推荐理由


该研究证实恩朗苏拜单抗单药在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控。为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带来了更佳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推动宫颈癌治疗策略的革新与发展。


研究解读


SG001201801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多中心的Ⅰb期临床研究,其中队列B纳入91例宫颈癌患者,目的是评价恩朗苏拜单抗在≥2线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研究队列B纳入ECOG评分为0或1,经组织学确认的一线或以上化疗后进展或者不能耐受化疗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成年患者。患者接受240 mg恩朗苏拜单抗治疗,每2周给药1次,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直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开始新的抗肿瘤治疗或退出,研究药物最长使用2年。主要终点指标是独立评审委员会(IRC)依据RECIST 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次要终点指标包括研究者评估的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


自2020年7月28日至2022年2月28日,纳入的91例患者中,90例(98.9%)患者之前接受过铂类治疗,83例(91.2%)患者之前接受过放射治疗。此外,73例(80.2%)患者有鳞状细胞癌(SCC),78例(85.7%)患者有远处转移,43例(47.3%)患者为PD-L1阳性肿瘤(CPS≥1)。


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ORR为25.3%(95% CI,16.7%~35.5%),29例(31.9%)患者病情稳定(SD),DCR为63.7%(95%CI,53.0%~73.6%)。中位起效时间(TTR)为1.4个月(95% CI,1.4个月~2.7个月)。DoR尚未达到,12个月的DoR率为62.4%(95%CI,35.7%~80.5%)。有39例患者的目标病灶大小较基线水平有所减少。研究者评估的ORR、DCR、DoR和TTR也有类似的结果。PFS期为5.5个月(95% CI,4.1个月~6.9个月)。共有66例患者(72.5%)在数据截止日期仍存活,12个月总生存(OS)为65.8%(95%CI,52.3%~76.3%)。在PD-L1阳性肿瘤患者亚组(n=43)中,评估的ORR为30.2%,中位PFS期为7.1个月,DCR为79.1%。在PD-L1阴性肿瘤患者亚组(n=45)中也观察到疗效,ORR为20.0%,中位PFS期为4.3个月,DCR为51.1%。共68例患者(74.7%)发生了任一级别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17例患者(18.7%)发生了3~4级的TRAEs。


该研究提示恩朗苏拜单抗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研究成果于2024年5月发表于Cancer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20.1。


专家点评


宫颈癌发病率居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首,5年整体生存率为59.8%,约15%~61%宫颈癌患者在初始治疗2年内发生转移或复发,约5%患者初诊时即为转移性疾病。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标准治疗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约17%,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复发转移病灶通常是多发性,通过手术、放射治疗效果甚微。因此长期以来,系统性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被用于宫颈癌的一线治疗,但总体有效率只有30%~40%。且一线治疗失败,二线单药化疗的有效率低,仅为15%~20%。因此,寻找有效且更优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问题。


恩朗苏拜单抗是一种高亲和力、全人源的IgG4型单克隆抗体,可与PD-1结合,阻断PD-1与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在此,我们评估了恩朗苏拜单抗在Ⅰb期晚期实体瘤和淋巴瘤试验中入组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恩朗苏拜单抗Ⅰb期研究结果显示,无论PD-L1表达阴性或阳性患者均表现出可观的缓解和可控的安全性。基于一系列出色的研究结果,恩朗苏拜单抗用于不适合根治性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Ⅲ期研究也已正式启动。


时针的齿轮不息,妇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仍需探索:(1)随着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等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期望未来能进一步探索免疫联合治疗方案;(2)多项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治疗中,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然而,免疫治疗仅在部分人群有效。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稳定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能够从中获益的患者,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背后的故事


患者与临床研究的共生之路——


在妇科肿瘤的治疗领域,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科研人员对未知的探索与追求,也催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临床研究。


故事的主角L女士多年前被诊断为宫颈癌,并接受了手术和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她,几年后,癌症复发并转移至多个器官,包括肝脏、肺部等,且患者身体基础条件较差,不能耐受严重不良反应,这给她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面对这一绝境,L女士和家人四处求医,但传统的治疗方法似乎都已无法奏效。


就在这时,我科室正在进行一项针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这项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治疗药物免疫单药治疗,有望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得知这一消息后,患者决定加入这项临床研究。在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接受了治疗。研团队给予她最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心理支持。经过数月的治疗,L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开始积极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这项临床研究的成功,为千千万万个L女士这样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科研团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免疫治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她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疾病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勇于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战胜病魔的方法。


如今,团队成员们仍在继续努力,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更多的妇科肿瘤患者带来福音。而L女士的故事,也成了激励无数患者和医护人员前行的力量。


作者信息


佐晶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妇产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整合防筛专委会常委

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抗癌协会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秘书

2018年美国纽约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及美国休斯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访问学者


吴令英
点评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理事等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 黄琳琳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