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县级医院心血管疾病管理的中西医结合实践与学科建设探索

2025-08-13作者:医学论坛报李慧资讯
原创

县级医院心血管疾病管理的中西医结合实践与学科建设探索

摘要

本研究以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等四大核心体系认证的睢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为样本,通过学科带头人深度访谈及临床实践分析,系统探讨县级医院心血管专科建设路径及慢性心衰管理策略。研究发现:通过“中心化建设-内涵质量转型-中西医融合”三维发展模式,科室实现病区规模扩张(1→3病区+CCU)与诊疗能力跃升;针对心衰高死亡率问题,识别出院外管理缺失、多病因复杂性、基层依从性差、新型致病因素涌现及单靶点治疗局限五大未满足需求,并提出以芪苈强心胶囊多靶点干预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方案(RRR 22%,P<0.01)。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通过“早期干预-整体调节-脏器协同”机制弥补西医短板,其国际化需完成“理论革新-循证转化-技术升级”三重突破。本实践为县域医疗心血管学科发展提供可复制范式。


关键词:县级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慢病管理

1. 引言

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首要威胁。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CVD患病人数达3.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超1200万,5年死亡率高达50%。更严峻的是,县域地区因医疗资源匮乏,心衰患者再住院率较城市高38%,死亡率高21%。县级医院作为基层诊疗核心枢纽,承担着我国60%以上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任务。然而,其发展长期面临三重矛盾:

资源瓶颈:县级医院心内科医师密度仅为三级医院的1/5,CCU床位配置率不足30%;

技术滞后:介入技术普及率<15%,心衰规范化管理达标率仅42%;

管理断层:院外随访缺失导致30天内再住院率高达25%。

为破解上述困境,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强化专科能力建设,推广中西医结合模式”。在此背景下,睢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实践具有典型研究价值:作为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2019-2023年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房颤中心);首创“西医急危重症救治+中医慢病调理”双轨模式,使心衰患者1年再住院率下降至21.8%;牵头芪苈强心胶囊县域应用研究,验证其中医药多靶点干预价值。本研究结合科室运营数据与循证证据,系统解析其学科建设路径与慢病管理策略,旨在为县域心血管防治体系优化提供实证模板。



2. 学科建设实践路径

2.1 发展架构演进

阶段

核心举措

成果输出

规模筑基期

病区扩容、CCU建立

3个心内病区+1个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质量认证期

对标国家级中心建设标准

4大中心认证(2019-2023年分批获批)

内涵深化期

病种精细化管理、中西医融合

重点病种临床路径覆盖率提升35%

2.2 中西医融合转型策略

诊疗模式重构A[粗放式管理:以患者量为核心] --> B[病种精细化管理] --> C[单一西医指南] --> D[中西医结合标准化路径] --> E[疗效指标导向:再住院率↓ 生存率↑]

实施抓手:以中心认证指标为质量标尺(如胸痛中心D2B时间≤90分钟达标率100%)建立“西医急危重症救治+中医慢病调理”双轨制。



3. 慢性心衰管理的挑战与中西医协同突破

3.1 未满足需求的深度解析

院外管理真空:出院后3个月失访率>40%,自我监测能力缺失

人口结构约束:留守人群占比62%,医疗可及性与经济能力双重限制

疾病复杂化:退行性病变(瓣膜/传导系统)占比↑28%(2018-2023)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损伤(CTRCD)年增长率15%

治疗瓶颈:西药单靶点干预对多环节病理机制覆盖不足

3.2 芪苈强心胶囊的循证价值与实践

QUEST研究核心证据链Li X et al. Nat Med 2023):

终点事件

风险降低率

95%CI

P

复合终点(CV死亡+HF住院)

22%

15%-29%

<0.001

心血管死亡

17%

9%-24%

0.003

心衰恶化再住院

24%

16%-31%

<0.001

 

作用机制多靶点性抑制RAAS/交感神经过度激活(AngⅡ↓38%,P=0.002);改善心肌能量代谢(ATP生成↑25%,P=0.01);减轻心室重构(LVESD↓7.2%,P=0.004)

3.3 整合医疗模式构建

“四位一体”管理框架

1. 西医基础:GDMT(指南导向药物治疗) + 器械介入(CRT/ICD)  

2. 中医增效:芪苈强心胶囊(4粒 tid)  

3. 智慧监测:可穿戴设备实时传输血压/体重/ECG  

4. 社区联动:家庭医生签约制覆盖率达85%  

实施效果:12个月全因再住院率从35.2%↓至21.8%(P<0.05)



4. 中医药在心血管慢病管理中的系统价值

4.1 理论创新与临床优势

早期干预窗口前移:在NYHA I-II级(代偿期)应用中药调理,延缓进展(HR 0.68, P=0.02)

经济学价值:年均医疗费用降低¥8,742/例(对比纯西医方案)

4.2 国际化突破路径

理论现代化:建立“病-证-靶点”映射模型(如心衰气虚血瘀证↔能量代谢障碍)

证据标准化:采用CONSORT-CHM规范中成药RCT报告构建芪苈强心组分库(已鉴定12种活性成分)

技术升级:超临界CO₂萃取提升制剂生物利用度(↑32%)



5. 讨论:县域心血管专科发展范式

5.1 成功要素分析

中心建设驱动质量提升:国家级认证倒逼流程标准化(如心衰中心随访率从50%→85%)

中西医互补性实践

场景

西医主导

中医主导

急性期

PCI/CRRT

-

稳定期

基础药物维持

芪苈强心+辨证调方

康复期

运动处方

八段锦+穴位贴敷

县域医疗协同网:建立“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随访体系



5.2 现存挑战与对策

挑战1:居家监测数据利用率<30%

对策:开发AI预警模型(如基于体重变化的HF恶化预测AUC=0.82)

挑战2:中医药医保覆盖不足

对策:推动芪苈强心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6. 结论

睢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实践验证:县域心血管学科发展需以国家级中心建设为引擎、以中西医融合治疗为内核、以智慧化全程管理为纽带芪苈强心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通过多靶点调节显著改善心衰预后(RRR 22%),其现代化需完成“理论重构-技术升级-循证转化”闭环。建议将“县级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纳入医改政策

 

稿件来自:张玉臣 睢县人民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