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雾化吸入

2021-09-03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01

什么是雾化吸入治疗?

与吸氧一样,雾化吸入治疗也是呼吸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雾化吸入治疗是使药物借助雾化机、雾化泵变成雾状通过正常呼吸而进入到咽喉、扁桃体、气管黏膜上,药物能直接被局部组织吸收。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特别适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喉炎、会厌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虽然雾化吸入疗法有很多优点,但如果使用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也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雾化吸入的药物大有讲究,绝对不是想当然地随便一个药都可以雾化的。


02

目前常用的雾化药物种类

  • 1.糖皮质激素类(ICS) 包括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BUD)、吸入性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BDP)、吸入性丙酸氟替卡松。


  • 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包括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


  • 3.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 包括异丙托溴铵、复方异丙托溴铵。


  • 4.黏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


根据不同的呼吸道疾病及症状,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有两联方案、三联方案、四联方案。即上述几大类药物的不同排列组合。


03


2019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指出:非雾化吸入制剂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并明确指出以下四大类不推荐用于雾化治疗。

1.不推荐静脉制剂雾化

2019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不推荐静脉制剂代替雾化吸入制剂,因为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而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表面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所以氨溴索注射液不推荐作为雾化药物,目前国内已有吸入剂型的氨溴索药物。

2.不推荐呼三联方案

传统的呼三联方案为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呼三联均没有相应的吸入制剂,无安全性证据,且剂量、疗程、疗效都无统一规范。


地塞米松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局部疗效差,经黏膜吸收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应大。


而庆大霉素的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反而容易产生耐药。不仅仅庆大霉素,任何抗生素都不可用于雾化,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

3.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

中成药没有相应的雾化制剂,而且所含成分较多,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证据不足。

4.不推荐雾化吸入抗病毒药物等

不推荐使用的药物还包括抗病毒药物、生物反应调节剂(干扰素、白介素2)等等。



本文首发于呼吸科大夫胡洋公众号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胡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