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速递】两万例中国女性第三种乳腺癌易感基因!

2020-04-28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乳腺癌 易感基因

文章来源“SIBCS ”微信公众号

乳腺癌既可遗传,又不可遗传。体细胞基因致病突变引起的乳腺癌通常不可遗传,而生殖细胞(种系)基因致病突变引起的乳腺癌才有可能遗传。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被相继发现以后,至今尚无其他同样重要的生殖细胞基因致病突变被发现。200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纽约纪念医院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梅奥医学中心首先发现BRCA2结合蛋白编码基因PALB2致病突变也与乳腺癌密切相关,被英国剑桥大学学者认为是潜在的第三种乳腺癌易感基因。

2ce746d31f96db977bcb8fa1030e594f.jpg


2020年4月27日,美国癌症学会《癌症》在线发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爱她基因科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对将近2万例中国女性的PALB2基因种系突变发生比例和分布以及乳腺癌风险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分析。

该研究于2015~2018年从中国10个省市入组乳腺癌患者21216例(福建5398例、浙江4908例、北京4890例、河南2258例、上海2116例、安徽725例、山东354例、辽宁353例、江苏191例、湖南23例)与健康对照者5890例,通过大规模并行测序对PALB2基因种系突变进行筛查。

结果,16501例BRCA阴性乳腺癌患者与589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PALB2基因致病突变携带比例显著较高(0.97%对0.19%,比值比:5.23,95%置信区间:2.84~9.65,P<0.0001),尤其年龄≤30岁女性(1.85%,比值比:10.09,95%置信区间:3.95~25.79,P<0.0001)。

新发现PALB2基因突变41种,其中c.751胞嘧啶→胸腺嘧啶占10.63%。

与PALB2突变密切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

  • 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P<0.0001)

  • 肿瘤≥2 cm(P=0.04)

  • 三阴性乳腺癌(P=0.004)

  • 淋巴结阳性(P=0.018)

  • 双侧乳腺癌(P=0.003)

因此,该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中国女性PALB2基因种系突变及其相关乳腺癌的特征。PALB2基因种系突变可以引起乳腺癌风险增加,尤其对于年龄≤30岁的中国女性人群。该研究结果将为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PALB2基因种系突变的遗传咨询提供有力证据,尤其对于中国人群和全球华裔。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