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生儿呼吸暂停⑦|在家怎么照顾患儿?总结3点注意事项

2022-07-26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新生儿呼吸暂停

本文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周晓光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肖昕

广东省人民医院  农绍汉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的发育均不成熟,呼吸浅表、节律不规整,尤其是胎龄<28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肺发育尚处于囊泡期,需经过4~6周逐渐过渡到肺泡期,因此常出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


持续超过20秒的重度呼吸暂停,会干扰大脑血流动力学,甚至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反复呼吸暂停发作可致脑损伤等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死亡,应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预后

多数早产儿呼吸暂停一般到胎龄37~40周可自行消失,然而,一些更不成熟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作可超过这一时间,其心肺活动在胎龄43~44周恢复到正常基线水平。


但矫正胎龄43~44周之后,早产儿心肺事件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超过足月儿。


这些早产儿心肺事件的持久性可能会使其出院延迟,表现出较频繁的少于70~80次/min的心动过缓和短暂的呼吸停止,其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有数据表明可能是迷走神经活动的现象且预后良好。


对于这些持续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管理尚未达成共识,但目前努力的方向是让家长在家中照顾患儿,并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所带来的危险。

具体注意事项

呼吸阻抗记录和心电图可用于记录12~24小时内发生的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但它们不能预测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风险。

当停药后再次出现呼吸暂停时继续使用咖啡因。在接近2个的月时间内密切监测,尝试逐渐撤药。

有些婴儿可在家中进行心肺监护,必须为家长提供有力的社会心理支持,并让他们熟练掌握心肺复苏(CPR)和监护仪的使用。无症状的早产儿则不需要常规家庭监护,但使用家庭心肺监测直到矫正胎龄43~44周,可替代住院时间的延长。

早产儿生后会面临多种问题,许多情况可以导致神经发育不良结局,例如有过高胆红素血症病史的早产儿与持续呼吸暂停有关。


现有数据表明住院期间呼吸暂停和辅助通气的天数,影响着神经发育结局。


也有研究显示超过矫正胎龄36周的延迟性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发生率较高。生命早期反复发作的饱和度下降与外周和中枢呼吸控制机制对神经元可塑性产生的影响,可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机制复杂,呼吸中枢和肺发育不成熟是其主要原因,同时遗传特异性体质及多种神经递质在其发病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而许多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长期安全性仍不清楚。


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及其对神经发育的影响将有助于对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节选自《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第2版)

来源:人卫儿科学


推荐阅读

☞ 儿童肥胖,更可怕!

☞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孩子看身高?

☞ 小儿感冒高热不退时,有什么办法降温?

☞ 儿童镇咳,药不能乱用!

☞ 儿童夏季常见病③:疱疹性咽峡炎,最全防治手册!

☞ 【婴幼儿急救技能19】海姆立克急救法,每个家长都应该掌握!


热点引导APP.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