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手把手教你读懂血常规报告单(一)

2019-08-09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血脂报告血常规临床技能

血常规详尽解读,小编建议收藏,以备临床查看!注:由于检验方法或教科书版本不同,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不同,请大家以报告单的正常值为准。

【福利:文末可查看更多血常规指标的详细解读】

血红蛋白浓度(Hb)

简介: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体积(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正常值:男性 120~160g/L;女性 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 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增高

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 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2、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 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 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计数(RBC)

简介: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

  • 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值增多

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

②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  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④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⑤  肾癌,肾上腺肿瘤;

⑥  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⑦  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2、红细胞计数值减少

①  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②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 

③  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白细胞计数(WBC)

简介: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值:成人(4.0~10.0)×10^9/L;儿童(5.0~12.0 )×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1、白细胞计数增多

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2、白细胞计数减少

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血小板计数(PLT)

简介: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集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正常值:(100~300)×10^9/L;男性 (108~273)×10^9/L;女性 (148~257)×10^9/L

  • 临床意义

1、 生理变异

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在一日之间没有大的变动,亦无性别与年龄明显差别,有些妇女血小板可呈周期性(月经期)轻度下降。

2、病理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患如胶原性疾患,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纤维化时可继发血小板减少,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粟粒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血小板显著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来源:医学之声

手把手教你读懂血常规报告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