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肥厚型心肌病不仅仅是罕见变异的单基因遗传病!

2020-10-25作者:壹声资讯
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心衰和心脏移植的重要病因。具有高猝死率、高遗传性等特点。中国患病人数约200万~700万。

传统观点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主要由肌小节基因的罕见变异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疾病,但约半数患者无法用理论解释。

近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刊登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王继征团队的研究则发现,常见基因变异也是导致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肥厚型心肌病发病存在非孟德尔遗传模式,颠覆了“肥厚型心肌病是由罕见变异导致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这一经典理论。

研究还首次发现东西方人种在肥厚型心肌病遗传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显著的种族特异性。

作者称,该研究为今后肥厚型心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视野。

微信图片_20201022151146.png


该研究包含1个发现队列和3个验证队列,共28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113例对照。研究人员首先对发现队列的98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761例对照进行全外显子测序。

针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1%的常见变异进行关联分析,发现TNNI3基因p.Arg79Cys变异(rs3729712)与肥厚型心肌病患病相关联(图1),并且在3个验证人群均得到验证。


微信图片_20201022151148.png1 全外显子关联分析发现TNNI3基因常见变异p.Arg79Cys与肥厚型心肌病患病相关 

通过家系分析、表达水平分析和可变剪接谱分析,进一步排除了该变异单独致病、或与其他基因致病突变连锁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性,提示此常见基因变异通过不同于经典单基因遗传的其他遗传模式导致肥厚型心肌病。

最近,美国心脏协会也公布一项关于针对遗传性心血管病基因检测的科学声明。指出某些心血管病与遗传有关,发现遗传性心脏病有助于帮助患者和医生制定治疗决策、评估风险和管理,其中就包括肥厚性心肌病。

该声明建议,只要其中有家庭成员确定存在某种遗传性心血管病的基因变异,上述近亲属都应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并向医生咨询。 对于有某种遗传性心血管病风险、但目前没有相关疾病表现的近亲属,要根据该疾病的自然病程,采取合适的时间间隔,定期监测。


来源:

[1]An East Asian-specific Common Variant in TNNI3 Predisposes to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Circulation.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0.050384

[2]Genetic Testing for Inheri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 Genom Precis Med, 2020, 13: e000067

转自: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