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至少7种检测试剂获批上市,试剂药物疫苗……更多硬核产品在路上

2020-03-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诊疗进展

疫苗和抗体研制、药物筛选、检测试剂研究、病毒治病机理研究……在疫情防控的另一条战线上,科研人员也与“白衣战士”一样日夜奋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技界正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f9dcd100baa1cd11f7c559636cf785fac2ce2d69.jpg

新华社资料图

试剂、药物、疫苗

更多硬核产品正在路上

军事医学研究院联合相关机构研制的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3月1日通过军队生产注册审评,并投入临床应用。

快速分离出病毒,测出全基因组序列,不断研制和改进检测试剂——疫情发生后,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新冠肺炎的检测时间变得更短、结果更准、操作更简便了。目前已有至少7种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

光“定位”病毒还不够,找到“解药”才能让新冠肺炎患者安心。从70000多个药品或化合物中筛选出5000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再反复试验选定100个左右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冠病毒的活性实验,最后聚焦到磷酸氯喹等一批药物……科研人员夜以继日与病毒赛跑。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说,部分药物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显示出临床疗效。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度如何?

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多条技术路线同步开展,部分项目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病理、血浆、中西医

科学救治与死神竞速

长长的一个鞠躬之后,医生们开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病理解剖,能帮助回答发病机制、病理特点等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初步发现,血栓形成、突发心梗以及严重的合并感染等,可能是最终导致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临床救治正在考虑采用更多针对性方案。

对疫情多一分认识,战胜疫情就多一分底气。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一定滴度的病毒特异性抗体,降低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从而达到治疗预期。第六版诊疗方案中对其适用症和用法、用量做了细化。目前,已有数百名康复者献出血浆,可用于救治重症患者。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一场爱心接力正在延续。

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武汉的102例临床对照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临床治愈率提高,普通转重症比率降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6万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效果良好。

大数据、人工智能

数字“新军”有力策应

疫情期间人员返程、复工复产,腾讯健康码成为出入许多社区、办公楼和交通口的“门条”。

填报一次个人健康状况,即可获得一个健康码,进出不同地点无需反复填报信息,防控部门也能借此快速掌握疫情大数据。截至目前,腾讯健康码已落地武汉、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累计亮码人次近6亿。

样本、血液、试剂的采集运输等流程环节多、要求高,依赖人工操作存在风险。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的“医盘点——非接触式快速盘点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一物一码,实现与人“零接触”、存储“零误差”、监管“零死角”、应急“零延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各显身手,成为疫情防控中的新生力量。

打开一款“新冠肺炎小区查询”小程序,通过定位功能,就能看到本市确诊患者所在的小区、人数等信息;智能语音外呼助手一天能给80多万人打电话,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查、防控和宣教;北京地坛医院重症隔离区,病房内外情况通过5G技术实时互通,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在抗“疫”战场上,科技的硬核力量不断显现,正成为阻击疫情的有力武器。

来源:北京晚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