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肠癌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学科协作在大肠癌领域的开展,我国肠癌精准诊疗不断进步,已较以往取得显著成绩。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肠癌的防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策略,促进结直肠癌精准诊疗的发展,2019年11月9日,值默克肠癌精准论坛在南京召开之际,我们采访了前来参会的多位在结直肠癌领域颇有建树的权威专家。本期,我们将分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黄学锋教授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临床常用生物标记物检测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肿瘤生物学特性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切除预后的影响
黄学锋教授在采访中指出,肿瘤生物学行为对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临床中约有70%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复发,通过评价体系可以评估肠癌的复发风险。1999年国外学者最早提出CRS评分系统来预测肝转移切除后复发风险。CRS评分包括患者术前的肿瘤数目、大小、发生时间、CEA水平和原发灶的淋巴结状态5个临床病理因素。最新的评价系统则进一步纳入了RAS等基因状态对肿瘤预后的影响。
将RAS等基因状态纳入判断患者切除后预后的考量因素,主要有两方面意义。首先,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其次,可以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可以术前给予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术后给予辅助治疗等,通过强化系统性治疗来减少复发风险。
如何为潜在可切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制定转化治疗方案
谈及潜在可切除的定义时,黄学锋教授指出,将潜在可切除描述为潜在可局部治疗可能更符合临床实际。临床中,潜在可局部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的重要目标。
局部治疗方法有多种,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接受转化治疗的患者,建议每两个月对其是否可切除或可进行局部治疗进行评估。同时,做好对潜在可切除或可进行局部治疗患者的筛选。ESMO指南指出,对于仅有肝转移的患者,不管其转移的数量、大小,均认为是潜在可切除或可局部治疗的患者。此外,即使肝外有转移病灶的患者,如果肝外转移病灶较为孤立,也可以纳入潜在可切除或可局部治疗的患者范围。
明确了潜在可切除或可局部治疗患者的定义并确立患者的转化目标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转化治疗策略。对部分肝转移病灶较大、数量较多的患者,在选择转化治疗方案时应选择缩瘤效果好的方案。临床证据显示,对于RAS/BRAF野生型左半结直肠癌患者,两药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是良好的转化治疗选择。对RAS/BRAF野生型的右半患者,两药联合抗EGFR也是可以选择的方案之一。对RAS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化疗联合抗VEGF单抗方案,但在原发灶尚未切除的情况下,使用抗VEGF单抗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且手术前要停药,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