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世纪60年代,随着消化内镜直视下活检技术的进步,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取得了飞跃的进步,竹本比较了内镜表现与胃活检组织,确立了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随后明确了幽门腺与胃底腺的小弯侧分界位于胃角小弯。1966 年,定义了萎缩移行带(atrophic border),逐渐明确了随着胃体部萎缩的发展,移行带向口侧扩展。(F线=内镜下萎缩境界,F线与f线之间=萎缩移行带)
1969 年发表了木村 ·竹本分类。此后,由于对胃体萎缩的进展程度可进行简便的内镜下评价,木村 ·竹本分类成为日本胃炎诊断与分类不可或缺的方法。
按照萎缩部位和范围,木村-竹本分类分为 Closed 型与 Open 型
萎缩境界未超过贲门者定义为closed型,分为C1、C2、C3
超过贲门者定义为open型,亦分为O1、O2、O3
萎缩边界的变化可反映出萎缩的范围和程度,C1-C2-C3-O1-O2-O3为连续的变化过程,萎缩严重程度逐级递增。
C1~C2-轻度:褪色的萎缩黏膜点状斑状存在;
C3~O1-中度:黏膜下细小的血管显露;
O2~O3-重度:黏膜下网格状血管透见。
各型内镜图例:
下图为C1
下图为C2
下图为C3
下图为O1
下图为O2
下图为O3
萎缩程度与萎缩范围相关,通过调节适当气体量重点观察胃体下部的黏膜伸展状态及黏膜下血管显露形态。
轻度:褪色的萎缩黏膜斑状存在
中度:细小的血管显露
重度:网格状血管透见
陷阱和误区:
正常黏膜在过度充气的状态下可显示为黏膜下血管显露,特别是胃底穹隆部黏膜较薄,此时应与萎缩注意甄别。下图为HP未感染胃在充气饱满状态下穹隆部树枝状黏膜下血管网显露,RAC不可见,适度吸气后黏膜下血管网消失,RAC清晰可见。
测试和提示:
下列图为一患者的胃内摄片,请问该诊断为何种萎缩?
谜底与答案:
患者为A型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
该患者胃内摄片提示胃窦无萎缩,胃体胃底强萎缩,此现象谓之为:逆萎缩。高度提示A型胃炎。A型胃炎为自身免疫性胃炎,病因为体内存在抗壁细胞抗体而引发胃底腺破坏呈现高度萎缩,泌酸功能低下,刺激胃窦G细胞而出现高胃泌素血症和ECL细胞增生,引发胃内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Rindi I型NET。另外其抗内因子抗体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引发继发性贫血。
内镜如遇到胃窦萎缩不明显而胃底体强萎缩的“逆萎缩”像,应警惕A型胃炎。
A 型胃炎病理学特点
(胃体腺分布区域组织学特点)
下图表为金珠老师提供
来源:扫地僧一听
猜你想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