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西安站圆满召开
2024年11月2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师说-感染药师沙龙"项目在陕西省西安市顺利召开。作为感染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临床药学、感染等多学科专家,通过前沿学术报告、多学科诊疗案例解析及规范化用药路径研讨等形式,为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构建科学抗感染防线提供新思路。
会议致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亚琳教授、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帆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西安市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抗怀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琳娜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持。
会议伊始,董亚琳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在致辞中,董亚琳教授表示,“师说-感染药师沙龙”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成功打破了地域限制,为临床药师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她强调,这种多维度的学术交流有助于药师团队在抗感染治疗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董教授期待未来能继续借助这一平台,增强药师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多智慧支持,共同推动药师队伍的成长与进步,为医疗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主题授课
杨帆教授-《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2024版》解读
新版目录不仅细化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还特别强调了根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精准用药的重要性,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主要适应症进行了明确界定,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上,需根据其抗菌谱和耐药机制实施差异化策略,以减少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风险。药师们应当积极参与到抗菌药物管理中,运用专业知识支持临床决策,共同提升抗感染治疗的质量与安全性。
滕琰教授-《ESBLs治疗的优选方案》
在处理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引发的感染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依据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原则优化给药方案,并结合早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碳青霉烯类药物如厄他培南,因其对多种耐药菌株的高度敏感性,成为治疗产ESBLs肠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适用于复杂性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多种临床场景。研究显示,厄他培南不仅有效控制了感染,还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特别是在高风险人群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王鹏翀教授-《病例1:感染相关疑难病例》
通过细致入微的病情评估、精准的药敏试验以及动态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成功控制了感染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该病例不仅强调了早期诊断和及时外科干预的重要性,还特别关注了药物相关副作用管理及基础疾病控制,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一切努力共同致力于提升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优化的治疗,进而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胡萨萨教授-《病例2:感染相关疑难病例》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例肝移植术后合并CRKP感染风险的病例讨论中,该患者患有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等复杂病情,经过一系列抗感染、保肝及手术治疗后,最终成功控制了感染症状并实现了相对平稳的病情转归。此案例强调了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重要性,展示了通过细致入微的临床观察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抗耐药菌感染的有效策略,体现了现代医学在处理复杂病例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突显了多学科协作和科学化管理在提升患者生存率中的关键作用。
思维碰撞
主题授课后,王岩教授、杨瑞霞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认为,这一指导文件对于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遏制耐药菌传播具有深远意义。专家们强调,通过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抗菌药物,不仅能够提高医疗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分级管理制度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使得医生在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时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同时,针对特殊级抗菌药物和基药规格的合理报量及联合监管机制,被认为是确保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此外,教授们还指出,该目录的实施促进了多学科协作和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推动了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主题授课后,王海涛教授、张迪教授、陈云茹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面对患者持续高热、咳嗽、咯血及严重的低钾血症等多重挑战,专家们强调了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的关键作用。特别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并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艾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不仅有效控制了感染,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难治性低钾血症的管理策略,包括合理使用保钾利尿剂和适时调整补钾方案,为未来类似病例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教授们还指出,本案例的成功离不开对基础疾病的精细调控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这为提升重症真菌感染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次深入探讨不仅是对个案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临床实践的重要启示。
主题授课后,贾海教授、程晓亮教授、郑瑶教授、赵凯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认为,该案例不仅展示了临床实践中面对复杂病情时的精准判断与处理能力,同时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教授们指出,在患者经历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通过细致入微的病情监测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成功控制了感染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体现了个性化医疗的价值。此外,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与调整,尤其是针对耐药菌感染的有效管理,反映了科学化用药指导原则的应用。讨论中还提到了抗感染治疗中的PK/PD目标达标情况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抗MDRO感染的关键作用,彰显了现代医学在攻克耐药菌挑战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这次讨论不仅是对个案治疗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临床实践方向的重要启示。
结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会议进入尾声。期待随着项目的继续开展,增加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贡献更多力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