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期分享一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先天性全肺静脉回流异常的病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机械取栓及围术期管理如何把握?二级预防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是否优于华法林?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在合并先心病的房颤患者中是否仍适用?面对此类患者,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病例编译摘自Stroke杂志Illustrative Teaching Cases栏目。
病例摘要
38岁男性,因突发右侧面瘫、右侧肢体无力及言语不能就诊。入院NIHSS评分8分,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CT可见相应供血区早期梗死征象,ASPECT评分8分,确诊为缺血性卒中,入院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患者出生后发现全肺静脉回流异常(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return, TAPVR),并于7个月大时手术治疗,但之后未复诊。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史。
入院后给予tPA静脉溶栓治疗。在静脉溶栓过程中病人突发癫痫,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立即停止溶栓并予负荷剂量苯妥英钠。患者意识水平逐渐下降,给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复查CT未见颅内出血,随后行机械取栓并且再通(术后TICI-2b级)。术中给予患者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
术后,患者心律转化为交界性节律,伴有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给予患者阿托品治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排除了心内血栓,但提示左房中度及右房重度扩张。此外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右心室扩张并伴有收缩功能中度下降。心脏声学造影排除了右向左分流。
患者之后口服阿哌沙班抗凝治疗。住院康复期间,运动性失语及肢体肌力较前恢复。发病1个月后,患者的语言功能完全恢复,遗留手指精细动作不灵活,右臂旋前肌肌力稍弱。
讨论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仍存活至成年的患者常常得益于儿童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卒中发生率高于常人。其心腔扩大以及心肌纤维化会介导心内血栓形成以及心脏节律异常。而此类患者常常合并右向左的分流,因此血栓更容易进入体循环。此外低氧血症也可导致红细胞比容及血液黏稠度增加。上述致病机制综合作用,导致先心病患者的心源性卒中的风险大大增加。
目前有关先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管理主要基于AHA于2015年发表的一项科学声明,普遍应用于普通房颤/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栓塞风险评分(CHADS2,CHA2DS2-VASc)并不适用于先心病患者。近期有部分尚未写入指南的观察性研究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安全性及短期(1年)预后方面优于华法林。本病例中,患者在多学科联合决定下使用阿哌沙班抗凝治疗。
有关先心病患者的机械取栓及围术期管理,目前指南中尚未有明确推荐。但对于已知先心病的患者,多学科团队管理尤为重要。此外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包含一次痫性发作,而很多抗癫痫药物具有心脏副作用,因此在此类患者中应用抗癫痫药物也应格外谨慎。
总之,先心病患者的管理需要心脏科、神经科等多学科合作。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后续随访的连贯性是临床管理的重中之重。
来源:重症卒中(编译 赵家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