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3岁儿童使用阿奇霉素后心脏骤停!这5类药物易诱发室速,须牢记!

2020-08-03作者:论坛报木易经验
心律失常

患儿,男,3 岁,因咳嗽、发热4天就诊。诊断:支气管肺炎。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予静脉点滴阿奇霉素注射液,约5 min 左右,患儿出现抽搐、面色发白,烦躁不安,手足发凉,呼吸42次/min, 脉搏180 次/min,血压 70/40 mmHg,心音低钝,无杂音。急查ECG示尖端扭转综合征型室速,随后出现心跳骤停。经及时抢救后恢复。

显然,文中病例为阿奇霉素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而非普通急性过敏。

其实除了阿奇霉素,还有其他的抗菌药物也曾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与部分抗菌药物延长QT间期,进而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有关,若抢救不及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那么什么是TdP?有哪些抗菌药物也会引起这样的副作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介绍吧。


01

什么是TdP?



TdP是多形性室速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尖端扭转型室速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其发作时心电图的表现有关,QRS波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就像围绕基线连续扭转,多伴有QT间期延长。


微信图片_20200731154139.png


药物引起的TdP是一种不常见,但可致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引起TdP的药物有很多,包括抗菌药物、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催吐药等。


02

药物引起TdP的危险因素



药物诱发的QT间期延长存在许多可能导致TdP的危险因素,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心动过缓、遗传因素、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以及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等。

此外,心衰也是诱发TdP的危险因素。



03

抗菌药物诱发TdP的机制


抗菌药物诱发TdP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药物阻断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引起QT间期延长是药物致TdP的重要机制。

抗菌药物阻断了心室肌细胞膜上快速激活的Ikr,使得心肌复极时间及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表现为体表心电图QT间期延长。


04

药物诱发TdP的危险分层


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在Circulation上发布了有关可能引起或加重心衰的药物的声明 。文中将能导致TdP的药物进行了汇总,并按照TdP风险进行分类——

  • 已知有TdP风险:药物延长QT间期,并明确增加TdP风险,即使按照推荐使用;


  • 可能有TdP风险: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但目前缺乏按照推荐用药增加TdP风险的证据;


  • 特定条件下有TdP风险:药物只在特定条件下增加TdP风险(如过量、低钾血症、药物相互作用)或造成促进/诱发TdP的情况(如抑制QT延长药物的代谢,或造成电解质紊乱而诱发TdP);


  • 先天性长QT间期避免应用的药物:对于先天性长QT间期的患者,这些药物造成特殊TdP风险,包括以上3种药物及其他本身不延长QT间期的但因肾上腺素样作用而具有特殊风险的药物。



05

引起TdP的抗菌药物


引起TdP的抗菌药物不多,主要包括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三唑类等,如下:


氟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QT间期延长及TdP已有不少报道,潜在的QT间期延长被认为是喹诺酮类药物的典型不良反应。随着施贵宝公司的加替沙星撤市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心脏毒性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有学者将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致QT间期延长做过比较研究,研究人群为高危的老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最后发现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在致QT间期延长上风险相当。目前的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相较于其他喹诺酮类,致心脏毒性较小。

*加替沙星2006年已撤市。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泰利霉素。
大环内酯类药物已明确报道具有QT间期延长、导致TdP和心源性猝死等副作用。较早被发现了具有TdP的是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而阿奇霉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具有很小的心脏毒性,直到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阿奇霉素致心律失常的案例被报道,才引起人们对于阿奇霉素致TdP的关注。

Milberg等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致心律失常能力依次为:


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2019年的一篇研究表明,在非ICU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相比,红霉素有更高的心脏毒性。


β-内酰胺类:


头孢拉定、头孢哌酮。

在可能引起或加重心衰的药物的声明中,没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记录,但是在国内的文献中,可见致QT间期延长的少量的报道。


抗真菌类:


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
咪唑类抗真菌药致TdP时,常合并低钾、应用CYP3A4抑制剂、基础QT间期延长等其他危险因素。


其他:


磷霉素、克林霉素、特拉万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甲硝唑。

所有抗菌药物按照TdP风险分层,如下表所示:表1:危险分层


微信图片_20200731154145.png

   

//

总    结

//


以上列出的药物虽然有致TdP的不良反应,但是药物诱发的TdP与多种因素有关,对于高危患者(如患者本身心电图提示有QT间期较长、脑卒中、电解质紊乱)应尽量减少联合使用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参考文献:
[1]Postma, D.F., et al., Cardiac events after macrolides or fluoroquinolon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ost-hoc analysis of a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 19(1).[2]Morganroth, J.,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he Cardiac Rhythm Safety of Moxifloxacin vs Levofloxacin in Elderly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hest, 2005. 128(5): p. 3398-3406.[3]Page, R.L., et al., Drugs That May Cause or Exacerbate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 2016. 134(6).[4]Milberg, P., et al., Divergent Proarrhythmic Potential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Despite Similar QT Prolongation: Fast Phase 3 Repolarization Prevents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s and Torsade de Pointes.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002. 303(1): p. 218-225.[5]肖桂荣,吴逢波,唐尧.抗菌药物诱导尖端扭转型室速16例及文献分析. 华西医学2011,26(11)

来源:药评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