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于金明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放疗是根治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展主要集中在放疗技术的创新以及与其他治疗的联合上。前者包括从传统放疗向精确放疗到精准放疗乃至智慧放疗的转变,未来也将持续发展;后者的目的则在于进一步提升疗效、克服耐药性和减轻治疗损伤,这包括空间维度上的精准立体联合和时间维度上的多线多代精准迭代。报告强调,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相辅相成,但两者结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联合治疗时需要关注剂量和靶区的确定、免疫治疗的最佳应用时机、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应用顺序以及探索用于疗效和毒性筛选的生物标志物。展望放疗发展的三大方向:创新、融合与转化。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新设备如质子治疗的应用、物理和生物水平引导的自适应性放射治疗、影像和基因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的整合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智慧放疗中的运用,都将推动放疗技术的发展,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治疗。
聚焦治疗同质化水平低、临床分期标准不能精确指导治疗、晚期治愈率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四大临床问题,马骏院士带领团队围绕“人工智能(AI)”“精准”“增效”“减毒”四个关键策略展开研究,建成鼻咽癌放疗范围及重要器官AI自动勾画平台,引领鼻咽癌放射治疗从“人工”迈入“AI”时代;采用影像学和大数据分析,构建新的临床分期标准,并结合分子指标,建立疗效预测模型,指导合理治疗决策;提出晚期鼻咽癌“增效”的放化联合免疫治疗“中国方案”,成为新的国际标准;创立低风险鼻咽癌的“减毒”治疗新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过去23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诊疗路径进行过6项重大调整,其中5项基于马骏院士团队的研究,这标志着中国鼻咽癌治疗方案已由跟跑之姿转变为领跑之态。在此过程中,团队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专注于解决实际难题,注重多学科交叉与医工融合,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开展临床研究和基金申请等专项培养行动,打造了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团队,并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总结出了行而有效的工作路径,在世界学术舞台持续发出强音。
近年来,随着分子分型的快速发展,乳腺癌治疗步入了精准治疗的新时代。徐兵河院士报告分析了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及HER2阳性乳腺癌不同的临床需求与治疗策略,并详细介绍了多项中国原创的关键临床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在方案组合、模式优化以及新靶点药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旨在减少早期乳腺癌的转移与复发,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不仅为全球乳腺癌研究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切实改变了临床实践,也标志着中国学者在乳腺癌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从参与者到原创贡献者的角色转变。展望未来,期待国内专家学者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更多能够改变临床实践的原创性研究,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乳腺癌患者带去更多希望。
胃肠肿瘤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而免疫治疗是最有希望治愈肿瘤的方法,也是肿瘤研究的前沿领域。目前胃肠肿瘤的免疫治疗面临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低、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和宿主宏环境不利因素三大难题,徐瑞华教授团队在胃肠肿瘤精准免疫中的探索与实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为精准筛选高免疫原性亚型,团队在晚期胃癌、食管癌、泛癌肿等多瘤种队列中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研究及生物标志物探索,鉴定了多个高免疫原性亚型,并创建了提高免疫原性的“化-免联合”方案,疗效国际领先。从肿瘤微环境出发,团队创新免疫联合治疗策略,逆转免疫治疗抵抗,开发了CAP方案等“靶-免联合”新策略,并建立了CLDN18.2等新靶点免疫方案。改造宏环境是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思路,团队通过菌群及饮食干预等改造宏环境,发现甲硫氨酸限制饮食增敏免疫治疗,并原创免疫增敏肠菌制剂,成功转化。总之,随着一系列中国方案、中国标准的出现,中国学者已成为国际肿瘤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
程颖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治疗棘手的肿瘤类型,长期受制于病因未明、耐药性强、肿瘤异质性显著及靶点缺乏等难题。然而,抗肿瘤新药的蓬勃发展为SCLC的临床试验开辟了新径。具体而言,PD-L₁抑制剂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在CAPSTONE-1与ASTRUM-005两项里程碑式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分别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PD-L1及PD-1抑制剂,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疗效,不仅重塑了免疫治疗格局,更确立了此类联合疗法作为一线治疗的新标准。此外,ADRIATIC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带来了治愈曙光,标志着治疗策略的重大革新。同时,ALTER1202研究通过引入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有效填补了SCLC三线及后续治疗的空白,而ETE701研究作为中国原创,再次突破了ES-SCLC一线治疗的边界,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树立了新的治疗标杆。随着双特异性抗体的兴起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发展,预示着SCLC治疗的新纪元。她强调,深入探索肿瘤生物学特征,依据Hallmarks进行精准分类,并结合多维度转化研究,将是推动SCLC精准治疗的关键路径。
中国医学论坛报 黄琳琳 桂晶晶 胡岳 现场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