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提高心肺适能,获益优于药物!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声明

2022-11-02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国内外指南提倡规律进行中高强度运动,提高心肺适能和有氧运动能力。


近期,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发布临床声明,指出身体活动不足和(或)心肺适能水平低的危害,堪比吸烟和肥胖。


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声明

微信图片_20221031094233.jpg

文末可查看声明pdf原文

心肺适能每增加1个代谢当量(MET),死亡风险大约降低16%,获益大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声明指出,身体活动不足和静坐时间过久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娱乐性身体活动减少了大约30%,这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可能更大。


而以前心肺适能最差、身体活动最少的人,如能提高心肺适能/身体活动水平,心血管获益可达到最大;即使运动量未达标,仍有益处。


声明建议

限制久坐行为,一周内进行150~30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 min的高强度运动,或等量的两类运动组合。


改善运动适能,获益优于吃药


在参与中高强度运动项目之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年轻无症状运动员或健康人群常规进行心血管筛查(例如医生评估和运动试验)具有合理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规律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益处及相关心肺适能改善,远远超过其风险。


在年龄、性别、冠脉危险因素相匹配的情况下,身体活动和(或)心肺适能水平低者,过早死亡的风险较积极运动/心肺适能好的人高2~3倍。


在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高强度运动似乎比中等强度运动更有效。而与自我报告的身体活动量相比,心肺适能改善带来的心血管风险降幅更大。


不论身体活动时间多长,即便每次仅1~2 min,随着时间积累,都会获得心血管和代谢益处。


运动具有预处理(exercise preconditioning)的心脏保护作用,相对中等强度(约为最大摄氧量的50%)的运动可预防或减弱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在1~3次运动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发挥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可在最后一次运动后持续1周以上。


不适当运动也有危害


对于有潜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或结构性心脏病、不爱运动、身体较弱的人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会明显增加心原性猝死和心肌梗死风险。


患有结构性心血管异常者,如肥厚型心肌病等潜在心脏、冠脉或心律失常疾病等,是年轻运动员心原性猝死的原因。尸检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则是运动时死亡的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原因。


长跑运动员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较好,心脏功能较好,提示“适量运动,越多越好”。但某些人的极限耐力运动与潜在的心脏适应不良有关,包括冠脉钙化加重、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心肌纤维化、房颤。


耐力运动员冠脉钙化加重的发生率高于不爱活动的对照人群;但与冠脉钙化评分相同的不健康/不爱活动人群相比,健康/积极运动人群中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较低。


警报症状通常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之前,因此一旦出现警报症状,强烈建议立即停止耐力训练/比赛并进行医学检查。


没有确切的数据证实,在高强度运动或竞争性运动前短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和(或)受体阻滞剂等心脏保护药物,可预防运动相关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以前缺乏运动的人开始身体活动时,建议初始运动强度为在静息心率(站立时)的基础上增快10~20 bpm,以自我感知运动有点费劲为宜。


运动的最佳心血管获益可能是通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实现的,即达到基于年龄与性别推荐的、可能获得“良好”心肺适能的MET水平。


增加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在增强骨密度、肌肉质量和力量、胰岛素敏感性和基础代谢方面与耐力训练相当或优于耐力训练,所以应建议将其作为体能训练计划的补充。


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增加日常生活相关的身体活动也可带来类似的健康获益。因此,临床医生应建议患者将增加身体活动纳入到日常生活中。


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可提高心肺适能,略优于中等强度连续运动,同时耗时较少。


但对于已知或疑似冠心病中老年患者来说,反复进行接近最大运动量的运动有安全问题,因此应谨慎进行HIIT,尤其是在无人监督的非医疗环境下。


对于病情稳定的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心衰等患者,有人监督的、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计划可提供额外益处。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END

推荐阅读

☞可能导致闭经的 6 个常见原因

☞一文详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 大多数女性的一生中,都曾经历过阴道感染……

☞ 长期便秘,当常规治疗药物效果不佳时,怎么办?

☞ 风团瘙痒总不断,该引起重视了!

☞ 高热惊厥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热点引导APP.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