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JAMA Card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1990-2016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数据显示,1990年-2016年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在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方面成效显著,年龄标化死亡率降幅达28.7%!
尽管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患病人数大幅增加;各省的心脑血管疾病疾病负担均大幅下降,但省际心脑血管疾病总体疾病负担和各亚类疾病负担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一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
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降了!
该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6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达28.7%,从431.6/10万下降至307.9/10万;
以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生命年作为衡量标准,1990-2016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显著降低,其中女性(降幅43.7%)比男性(24.7%)的疾病负担下降更多。
死亡、患病人数仍在增加
死亡率
1990-2016年,每年因心血脑管疾病死亡人数由251万增加至397万。
缺血性心脏病(137.7/10万)、缺血性卒中(56.9/10万)和出血性卒中(76.0/10万)为前三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病例数的2/3。
患病率
1990-2016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加了1倍(到2016 年已达近9400万例),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加了14.7%;
缺血性心脏病(增幅19.1%)、缺血性卒中(36.6%)、心肌病和心肌炎(23.1%)以及心内膜炎(26.7%)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均在显著增加。
疾病负担地域差异不断扩大
主要亚类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等的死亡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CVD疾病负担较低且降幅较大,省际CVD疾病负担差异逐渐增大。
研究者建议,为适应未来发展战略,应根据地域差异调整CVD防控的医疗投入。
图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呈现地域差异
参考文献:Shiwei Liu, Yichong Li, Xinying Zeng, et 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1990–2016: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JAMA Cardiology, 13 March 2019。(刘金、慧敏编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