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1990-2016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大数据: 疾病负担下降,但省际差异明显

2019-03-2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心脑血管疾病疾病负担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JAMA Card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1990-2016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数据显示,1990年-2016年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在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方面成效显著,年龄标化死亡率降幅达28.7%!

尽管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患病人数大幅增加;各省的心脑血管疾病疾病负担均大幅下降,但省际心脑血管疾病总体疾病负担和各亚类疾病负担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一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

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降了!

该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6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达28.7%,从431.6/10万下降至307.9/10万;

以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生命年作为衡量标准,1990-2016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显著降低,其中女性(降幅43.7%)比男性(24.7%)的疾病负担下降更多。

死亡、患病人数仍在增加

死亡率

1990-2016年,每年因心血脑管疾病死亡人数由251万增加至397万。

缺血性心脏病(137.7/10万)、缺血性卒中(56.9/10万)和出血性卒中(76.0/10万)为前三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病例数的2/3。

患病率

1990-2016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加了1倍(到2016 年已达近9400万例),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加了14.7%;

缺血性心脏病(增幅19.1%)、缺血性卒中(36.6%)、心肌病和心肌炎(23.1%)以及心内膜炎(26.7%)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均在显著增加。

疾病负担地域差异不断扩大

主要亚类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等的死亡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CVD疾病负担较低且降幅较大,省际CVD疾病负担差异逐渐增大。 

研究者建议,为适应未来发展战略,应根据地域差异调整CVD防控的医疗投入。

微信截图_20190321130129.png

图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呈现地域差异

参考文献:Shiwei Liu, Yichong Li, Xinying Zeng, et 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1990–2016: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JAMA Cardiology, 13 March 2019。(刘金、慧敏编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