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多黏菌素B和E具有以下相同结构:N-脂肪酰基链,线性三肽,七肽环。但6-位氨基酸有所差异,多黏菌素B为D-苯丙氨酸(D-Phe),而多黏菌素E则为D-异亮氨酸(D-Leu)(图1);脂肪酸链的长短两者也有差异,多黏菌素B主要组分有B1和B2,而多黏菌素E则为A和B组分。
同样,两者临床制剂的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多黏菌素B常用的静脉剂型为硫酸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sulfate, PMB),多黏菌素E为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olistin methanesulfonate sodium, CMS)和硫酸多黏菌素E。硫酸多黏菌素E长期以来主要用于动物感染治疗和促生长制剂,近年我国批准用于临床感染治疗,但缺乏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其体内过程、用法、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十分缺乏,临床应用需加以关注。本文主要介绍PMB和CMS的异同。
图1 多黏菌素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多黏菌素的化学性质对其发挥抗菌活性至关重要。多黏菌素水溶液在生理pH条件下,D-鸟氨酸(Dab)残基可发生电离,携带正电,通过与革兰阴性菌外膜脂多糖(lipopoly saccharide, LPS)中携带负电的脂质A相互作用,进而增加细胞外膜的通透性而发挥抗菌作用(图1)。除此之外,多黏菌素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抗菌作用,主要包括:氧化应激导致自由基累积破坏细菌DNA、细菌内膜的呼吸链抑制介导细菌灭活、以及中和内毒素等作用。
PMB为硫酸盐,携带正电,可直接发挥抗菌作用;而CMS经过化学修饰,带负电的甲基磺酸盐部分掩蔽了Dab残基,导致CMS缺乏抗菌活性,需要进入人体后转化为多黏菌素E才能发挥抗菌效果。
PMB输注后可直接发挥作用。CMS为非活性前体药物,在体内部分转变为活性药多黏菌素E,个体的PK数据差异较大。
PMB静脉给药后可出现血药峰浓度,但有关体内分布的研究较少。CMS静脉给药后血药浓度增加缓慢,负荷剂量有助于较快达到血药浓度。而有关CMS在血管外形成多黏菌素E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指出静脉输注CMS后,脑脊液和痰液中CMS分布较少,但在尿液中多黏菌素E浓度较高。
PMB主要以肾脏外途径清除,极少通过肾脏消除,尿液中浓度低,因此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也不用于尿路感染治疗。CMS主要由肾脏排泄,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血液中多黏菌素E的主要排泄途径仍是非肾途径(图2)。
图2 静脉输注PMB与CMS的排泄途径
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作为窄谱抗生素,主要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包括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
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检测推荐首选肉汤微量稀释法,纸片扩散法、E-test法及自动化仪器法不做常规推荐。2020年,CLSI和USCAST更新了多黏菌素的药敏折点,其中CLSI定义了中介及耐药的折点,但未定义敏感折点;而USCAST定义了敏感及耐药折点,但指出该折点不适用于多黏菌素E和B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多黏菌素B治疗下尿路感染。由于欧洲主要使用CMS,故EUCAST仅针对多黏菌素E制定了相应的药敏折点,但是其敏感与耐药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差别较小(表1)。
一项研究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对15377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55.0%的克雷伯菌属和53.2%的大肠埃希菌,多黏菌素B的MIC是多黏菌素E的两倍。
表1 2020年不同组织公布的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折点
CLSI: 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EUCAST: 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USCAST:美国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S: 敏感;I:中介;R:耐药;ATU : 技术不确定区;-:无数据;∗对于多黏菌素E,该折点不推荐用于下呼吸道感染,对于多黏菌素B该折点不推荐用于下呼吸道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已采纳美国 CLSI M100的数据折点;+尚未采纳 CLSI M100的数据折点。
多黏菌素为浓度依赖型抗生素,与治疗效果相关的PK/PD参数为fAUC/MIC。但目前PK/PD靶值的确定主要来自动物感染模型。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在动物感染模型中使不同种类细菌量下降2log10的PK/PD靶值不同(表2)。近年来随着群体PK发展,深入研究fAUC/MIC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是制定最佳给药方案的关键。
表2 多黏菌素在动物感染模型中对不同革兰阴性菌的PK/PD靶值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喻玮 肖永红 院
本文首发自血流感染细菌检测BRIC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