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家评述 | 重视药物性肝病的研究

2019-11-1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病(即药物性肝损伤,DILI)专题几篇病例介绍了涉及中草药与保健品引起的肝毒性、慢性化肝损伤和肝功能衰竭,本文从专家视角略作评述和补充。

作者:上海南京军区肝病研究中心 陈成伟

DILI发病机制与研究难点

DILI是最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多具不可预测性。现越来越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重视,也成为药物审批失败、增加警示以及撤市的主要原因。

2013年冰岛报道良好的前瞻性研究表明DILI年发病率为19/10万,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增加(15至29岁为9/10万,70岁以上为41/10 万),与药物应用频率增加有关。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可纳为:① 药物的直接损伤;② 免疫(过敏)特异质机制损伤(内源性肝毒性信号释放-免疫应答(蛋白加合物-抗原提呈-T细胞激活,B细胞激活);③ 代谢特异质机制损伤;④ 氧应激损伤。氧应激损伤均参于另外三种机制的作用,最近认识到宿主体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激发特异质性药物性肝病。

这些机制均应得到深入研究并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DILI的基因学研究和新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

DILI与药物上市和撤市

近年来,由于对新药的筛选越来越严格、直接肝细胞毒性药物几乎不能通过审批,但每年仍有一种或更多很有前景的新药被撤销,几千人的Ⅲ期临床试验中或者更大规模的Ⅳ期临床中往往罕见肝脏毒性,而上市后大量患者应用肝毒性就会暴露。例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上市后因导致急性肝损伤,89 例肝衰竭,65 例死亡,而被撤市。

在美国,DILI 是超过其他病因总和的肝功能衰竭(ALF)首要病因,发展为ALF者,死亡率可达75%。印度报道的抗结核药导致ALF的多变量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185 μ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6 s和出现Ⅲ/Ⅳ级肝性脑病为3个独立预测死亡因素。

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DILI治疗

N- 乙酰半胱氨酸(NAC)是201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引起的肝功能衰竭的唯一药物,其后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中推荐NAC尚可用于毒蕈及DILI所致肝功能衰竭治疗。

美国肝功能衰竭研究组一项历时8年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73例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功能衰竭患者,经NAC治疗可提高早期无肝移植生存率,特别是DILI和乙型肝炎引起的Ⅰ和Ⅱ期昏迷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英国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170例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功能衰竭的儿童,接受NAC治疗后无肝移植康复率为43%,而未接受NAC 治疗者仅为22%;接受NAC 治疗者等待肝移植期间和移植后10年的病死率均显著降低。

对DILI认识的几点不足

对慢性药物性肝病的认识广泛存在不足。慢性DILI 为用药后肝生化持续或反复异常,超过6 个月以上,可伴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临床病变可分为:①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②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病;③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④ 肝血管病变如肝紫斑病和肝窦阻塞综合征;⑤ 肝良性或恶性肿瘤等。

当前,还特别应该强调注意中草药、植物性药及其瘦身和保健制剂引起的肝脏损害。在2013年AASLD 年会,来自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网络(DLIN)的注册登记资料显示,中草药及保健品导致肝损伤的比例在不断增长,2011-2012 年已增至20%。

丹麦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也特别指出,16%DILI 由草药和营养保健品引起。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的资料表明,中草药占该科DILI 住院患者病因的50%强。现已发现至少有60种以上的中药、多种中成药制剂能引起肝脏损害,女性患者肝脏毒性较为常见。

草药应用时往往有效成分不够清楚,越来越多的草药潜在肝脏毒性被报道,它们有着不同的致病机制。如吡咯双烷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可以引起直接的、剂量依赖性肝脏毒性,导致典型的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 alobstruction syndrome,SOS),可进展很快,也可后期可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人群中普遍存在中草药无害及自然植物无毒的错误观念,因此,开展公众继续教育,对DILI预防至关重要。

2012 年11 月9 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与美国药物肝损伤网络(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network ,DILIN)签署了US-DILIN 和CH-DILIN 合作协议。茅益民等教授经过1 年余艰苦的努力,中国的药物性肝病专业性网站HepaTox 也于2014 年6 月正式运行。HepaTox 是继2012 年美国LiverTox 网站运行后全球第二个专注于DILI 的网络平台。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药物性肝损伤专题,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