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指南共识篇】指南引领,研究并进,2024年度肿瘤心脏病学进展权威解读 | 名家领航,年度盘点

2025-01-13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f6b4f79e2ee64405914bf772c51ec3c.png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此新旧交替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名家领航,年度盘点丨2024年度肿瘤领域进展权威解读”活动,诚邀肿瘤各领域专家回顾解读2024年度肿瘤领域重磅研究,传播前沿进展,引领学术创新。


2024年,肿瘤心脏病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不仅在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防治层面取得重要进展,还对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复杂的交叉机制展开了深入探索。本期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刘基巍教授、方凤奇教授、刘莹教授团队解读2024年度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研究进展,全面总结领域内的里程碑研究,为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专家

8aba9795b13e2451322854486f33bfb.png

e8166a987399fa1063b50646111cdc3.png

一、指南共识篇

01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HFA与ESC肿瘤心脏病委员会科学声明



鉴于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疗效显著,其潜在的心血管毒性问题更值得关注。欧洲心力衰竭协会(HF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一项科学声明,该声明聚焦核心机制、详细阐述免疫相关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基于流行病学特点,警示临床风险;强调多模态诊断的重要性,推荐以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和临床评估为核心的综合诊断策略;并创新管理策略,探索新型治疗。除了当前标准治疗(包括暂停免疫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声明还探讨了Abatacept(CTLA-4融合蛋白)和Ruxolitinib(JAK1/2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应用潜力,这些药物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方向。

02
心脏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筛查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CVD)不同,肿瘤患者的CVD常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识别与诊断困难。在肿瘤治疗全程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筛查、识别并提高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水平十分重要。本共识制订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发起,邀请国内心血管病学、肿瘤学、检验医学以及肿瘤心脏病学等领域42名资深专家成立多学科工作组,梳理26条推荐意见,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志物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进行规范筛查和管理提供依据。


推荐意见1

推荐在AC方案化疗前,无论基线心血管风险高低,均建议行基线cTn及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2

推荐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同时结合影像学监测,首选的监测方法是TTE评估LVEF及GLS。(Ⅰ,A)

推荐意见3

在急性和早发型AC心血管毒性监测中,cTn优于BNP/NT-proBNP,而在迟发型AC心血管毒性监测中,BNP/NT-proBNP优于cTn。(Ⅰ,B)

推荐意见4

对于低、中风险患者,推荐AC方案化疗第2、4、6周期前,末次化疗后3个月行cTn、BNP/NT-proBNP、CK-MB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AC方案化疗每个周期前,末次化疗后3、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CK-MB测定。(Ⅰ,A)

推荐意见5

推荐高、极高风险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前,需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6

推荐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同时结合影像学监测,首选的监测方法是TTE评估LVEF及GLS(Ⅰ,A)

推荐意见7

对于HER2靶向治疗前行AC方案化疗的低、中风险患者,需行cTn基线测定。(Ⅰ,A)

推荐意见8

对于低、中风险患者,推荐HER2靶向治疗期间每3个周期,末次化疗后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HER2靶向治疗期间每2~3个周期,末次化疗后3、12个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9

AC方案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建议将推荐意见4、8相结合,个体化制定更为严密的心脏生物标志物随访监测策路。(Ⅱa,B)

推荐意见10

推荐抗VEGF治疗之前,除低风险患者外,常规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1

对于中风险患者,推荐抗VEGF治疗第一年每4个月行1次BNP/NT-proBNP测定,对于高、极高风险患者,推荐抗VEGF治疗后4周,第一年每3个月行1次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2

推荐所有患者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前行基线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3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前基线、治疗期间每3~6个月测定cTn、BNP/NT-proBNP。(Ⅰ,B)

推荐意见14

在卡非佐米或硼替佐米治疗的前6个周期中,推荐所有患者每个周期行1次BNP/NT-proBNP测定:在伊沙佐米治疗期间,推荐所有患者每2个月行1次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15

推荐ICIs治疗之前,常规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同时进行基线心脏风险评估,包括采集临床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电图、TTE,并考虑测定CK-MB及自身免疫抗体。(Ⅰ,A)

推荐意见16

推荐所有新发心脏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均需暂停ICls治疗,直至排除心肌炎诊断,并启动肿瘤心脏病多学科团队会诊制定个体化监测及治疗方案。(Ⅰ,B)

推荐意见17

对确定为ICIs相关的亚临床心肌损伤,推荐将cTn和心电图监测频率增加至每周1次直至cTn水平恢复到基线或保持相对稳定且无新出现的心电图或影像学异常,可将监测频率降低到每个治疗周期前1次。(Ⅰ,B)

推荐意见18

推荐在激素减量期间每周随访症状、体征、心电图及cTn、BNP或NT-proBNP,同时推荐在激素停用后的3个月内,至少每2~3周进行上述随访。(Ⅰ,B)

推荐意见19

ICIs相关心血管毒性作用的心脏生物标志物随访监测策略见下表。(Ⅰ,A)


推荐意见20

CAR-T治疗前,推荐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21

推荐基线TTE评估LVEF及GLS,同时测量心电图。(Ⅰ,A)

推荐意见22

CAR-T治疗当天,治疗后3、7天推荐行cTn、BNP/NT-proBNP检测。(Ⅱa,B)

推荐意见23

对于CAR-T治疗过程中,ASTCT≥2的CRS患者,推荐更为密切的cTn、BNP/NT-proBNP以及TTE监测。(Ⅱa,B)

推荐意见24

推荐放疗前的肿瘤患者,行基线cTn、BNP/NT-proBNP测定。(Ⅰ,A)

推荐意见25

推荐放疗后24小时和1月行cTn、BNP/NT-proBNP测定。(Ⅱa,B)

推荐意见26

推荐放疗后每2年监测cTn、BNP/NT-proBNP,以便早期发现迟发型心血管性。(Ⅰ,B)

03
肿瘤相关高血压整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肿瘤相关高血压(CR-HTN)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肿瘤相关高血压整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强调全生命周期主动监测血压,建议在抗肿瘤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应采取主动血压监测策略,以早期发现并管理CR-HTN,避免高血压导致的抗肿瘤治疗中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诊断方面,共识不仅沿用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标准,还结合肿瘤治疗特点,提出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易诱发高血压的情况下。针对长期肿瘤幸存者,强调通过分层风险评估优化治疗方案。共识还提出多学科协作的整合管理模式,在制定降压方案时需考虑与肿瘤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降压治疗与抗肿瘤治疗的动态平衡,实现治疗目标最大化。


研究篇点击阅读👇

【研究篇】指南引领,研究并进,2024年度肿瘤心脏病学进展权威解读 | 名家领航,年度盘点




作者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夏云龙 刘基巍 方凤奇 刘莹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243f956d2fbb222c99b6783b626ab6a.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