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编委之声 | 创新为刃,划破黎明前的黑暗,胰腺癌治疗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

2025-03-06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编委之声第一期 正式上线


主编开篇寄语


秦叔逵教授:《中国医学论坛报》是广大医生的老朋友,创刊40多年来不断探索,持续创新,在既往发展中摆脱了传统媒介桎梏,在新媒体平台展现出了蓬勃活力。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肿瘤学编委会的工作合时、合体、合规。作为肿瘤学编委会与各位肿瘤同道交流、分享的平台,期待“编委之声”能在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引领和《中国医学论坛报》全媒体平台的支持之下,产出务实且专业的肿瘤前沿报道,扩展中青年医生学术视野,推动肿瘤学科发展,为我国癌症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研究简介


2024年9月,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共同牵头开展的一项“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氟尿嘧啶(FU)/亚叶酸钙(LV)二线治疗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Ⅲ临床研究”全文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子刊、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STTT,IF=40.8)。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确诊即为晚期,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8%)远低于其他恶性肿瘤。目前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受制于药物有限且效果不够理想,患者面临总生存(OS)期短、生活质量低等巨大挑战,特别在二线及后线治疗中,患者往往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困境,严重影响患者生存。


基于国内胰腺癌二线治疗亟待满足的临床需求,PAN-HEROIC-1研究应运而生,旨在评估伊立替康脂质体(Ⅱ)+5-FU/LV对比安慰剂+5-FU/LV二线治疗吉西他滨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OS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PFS)期、客观缓解率(ORR)等。


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共研究纳入298例中国大陆患者,按1∶1随机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Ⅱ)+5-FU/LV方案或安慰剂+5-FU/LV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OS数据分析截至2021年11月18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2.81个月。主要研究终点方面,伊立替康脂质体(Ⅱ)组较安慰剂组的中位OS期延长2.4个月[7.39个月对4.99个月,风险比(HR)0.63,P=0.0019],死亡风险降低了37%;次要研究终点方面,伊立替康脂质体(Ⅱ)组相对安慰剂组将PFS期显著延长了2.73个月(4.21个月对1.48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4%。安全性良好。


在我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尚无较为成功的二线方案。目前指南推荐的二线方案并没有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确证性Ⅲ期研究结果,循证医学证据不足。这项研究展示出的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疾病的控制以及优良的安全性,为我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填补了空白。基于此研究,国产伊立替康脂质体(Ⅱ)联合方案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诊疗指南2024》Ⅰ级专家推荐(ⅠA类证据)。


主编点评


胰腺癌的治疗目前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科研的进步和临床试验的推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取得更多突破。


PAN-HEROIC-1研究的成功得益于各个医学中心和研究团队的精诚合作、群策群力,最终使伊立替康脂质体(Ⅱ)在2023年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作为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实践。该研究结果发表于STTT杂志,同时在国际学术会议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大会上做了报告,标志着国内外医学界对中国创新和研发能力的认可。其核心价值在于“立足中国,服务中国”,对中国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仿制”到“创新”,它显示了我国民族制药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党和国家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制药企业在生产工艺、处方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能够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药物。其次,从“跟跑”到“并肩”,甚至“领跑”,该研究也体现了我国临床研究团队水平的提高。过去,我们多是跟随国际研究的步伐;如今,我们已经能够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对临床试验方案进行改良和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研究结果。最后,国家药监部门对PAN-HEROIC-1研究的快速审查和批准,也体现了其对患者需求的关注和对创新药物的支持。这不仅鼓舞了临床单位和民族制药企业,也为之后药物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PAN-HEROIC-1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该研究是一项完全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其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次,研究中对药物剂量的调整以及超出预期的理想结果,都为临床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在完成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得伊立替康脂质体(Ⅱ)上市后能够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胰腺癌治疗领域的进步不会仅限于一种药物的发展。靶向药物如各种RAS基因突变抑制剂、PD-1单抗、CTLA-4单抗等药物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推进。同时,免疫细胞疗法如CAR-T、CAR-NK、TCR-T等也在胰腺癌领域进行着积极的尝试。最后,化疗药物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例如,国内有企业研发的小分子偶联药物(SMDC)平台,有望将伊立替康等药物进行进一步优化,为化疗药物带来新的变革。


总之,虽然胰腺癌的治疗进展相对缓慢,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攻克这一“癌中之王”。希望我们所有的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治疗选择。


“编委之声”专栏介绍


为了直面目前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严峻挑战并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与秦叔逵教授、樊嘉院士、于金明院士等专家延续既往合作,共同筹办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并于2024年4月27日在济南正式成立。在编委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报社始终坚持建设医学媒体国家队品牌,与广大专家同频共振,以专家视角引领学术报道,以报社资源助推学科发展,持续产出高质量专业内容,共同推广肿瘤领域科技研究及临床转化成果,助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肿瘤学编委会群策群力,全面贯彻《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筹办“编委之声”专栏,邀请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发挥引领作用,点评肿瘤学术前沿进展,传播优秀研究成果,启示科研学者。专栏将从本期开始,固定每周邀约一位编委发布一篇点评文章,于每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B1版面刊发。


聚焦前沿热点,同思学科发展,共助健康中国,“编委之声”专栏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版面概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 秦叔逵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整理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