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北大六院杨莉、常素华于Nature子刊发文揭示五种精神疾病遗传风险影响特定的高级认知功能

2020-06-15作者:静静资讯
科研

(通讯员  赵驿鹭)随着在精神领域的研究愈发深入,精神疾病之间特异和共有的外在表型及内在生物学机制逐步成为日前研究的前沿重点和难点。研究发现,执行功能(EF)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在ADHD及很多常见精神疾病患者中呈现出异常,且与疾病症状间密切相关,但疾病与特定EF功能之间是否存在特异性关联仍有待研究。运用遗传学手段对EF功能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更深入的阐释及研究,探索其内在机制将进一步加深扩宽我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提供指导。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杨莉研究员课题组首次报道了EF功能与精神疾病遗传风险之间的特异性联系,确定了EF功能障碍在临床症状及遗传改变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发展疾病特异标志及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image001.png

研究团队在一组ADHD人群(n=1147)中探测了5种精神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自闭症(ASD)、精神分裂症(SZ)、双相障碍(BIP)、重性抑郁障碍(MDD))的多基因遗传风险分数(PRS)与EF功能之间的联系。结果揭示了几种特异性的关联,包括在ADHD、MDD的PRS分数与EF中的抑制功能(inhibitioncontrol);SZ与认知灵活性(cognitiveflexibility);BIP与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之间存在的联系。

image003.png

此外,在EF功能和临床症状之间关联的检测结果显示,三种EF功能均与ADHD症状相关,且作为ADHD患儿中最常受影响的EF功能,抑制功能中介了ADHD及MDD的PRS分数对ADHD症状的影响。结果提示,EF功能作为一种高级神经认知功能,在遗传及临床表现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该项工作以“Shared polygenic risk for ADHD, executive dysfunction 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为题,于2020年6月9日发表于Nature子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DOI:10.1038/s41398-020-00872-9)。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杨莉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副研究员常素华为第一作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