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者。从小剂量开始,起始剂量为20~40mg,每日两次,推荐剂量为160mg,每日2次。
1.美国FDA发布的黑框警告 孕妇服用缬沙坦会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伤害甚至引起死亡。因此一旦发现患者怀孕,应尽快停用缬沙坦。
2.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且LVEF低下者。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提到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且LVEF低下者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美国FDA批准缬沙坦用于治疗成人心力衰竭。Micromedex有效性、推荐等级和证据强度:
有效性等级:Class Ⅰ,治疗有效(Effective)。
推荐等级:Class Ⅱa,在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Recommended,In Most)。
证据强度:Category B。
缬沙坦已获批治疗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心力衰竭。研究显示缬沙坦治疗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稳定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缬沙坦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率。Val-HeFT的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与ACEI和β受体拮抗药三药联用会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升高。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与单独应用ACEI治疗相比较,ACEI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会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而导致治疗中断。
在一项双盲、多中心的Val-HeFT的研究中(缬沙坦心力衰竭试验,n=5010)受试者均在入选试验3个月前诊断出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稳定且NYHA分级为Ⅱ~Ⅳ级,左心室扩张和射血分数小于40%。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n=2499)或缬沙坦组(40mg,每日2次)(n=2511)并根据需要以2周为间隔加大剂量直到160mg,每日2次。93%的受试者曾经接受过ACEI的治疗,35%接受过β受体阻断药的治疗。试验历经23个月,两组的死亡率相似(缬沙坦组19.7%;安慰剂组19.4%;P=0.8);缬沙坦组的结合终点(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缬沙坦28.8%;安慰剂组32.1%,RR:0.87;P=0.009),缬沙坦组结合终点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心力衰竭加重导致的住院率下降(13.8% vs 18.2%;P<0.001);缬沙坦组射血分数和NYHA的分级也得到了显著地改善(P=0.001和P<0.001);明尼苏达州的心力衰竭生活调查表显示缬沙坦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微小改善但安慰剂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差(P=0.005)。服用ACEI(P=0.002)或β受体拮抗药(P=0.037)的患者或两种药物都没有服用(P=0.003)的患者加用缬沙坦疗效良好。未服用ACEI的人群中安慰剂组发病率42.5%,缬沙坦组发病率24.9%(HR:0.51, 95%CI:0.35~0.73;P=0.002)。服用ACEI剂量低于推荐剂量的人群中缬沙坦组的发病率29%,安慰剂组31.2%(HR:0.92;95%CI:0.082~1.02;P=0.0965)。服用ACEI和β受体拮抗药两种药物的患者加用缬沙坦会增加死亡风险(P=0.009)和死亡率/发病率的比率(P=0.1)。
Val-HeFT的亚研究聚焦于利用超声确定药物在左心室结构重构中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左心室的大小和功能都有显著的改善。18个月后,舒张期左心室容积(LVIDD)缬沙坦组减少0.12cm/m2,安慰剂组减少0.05cm/m2(P<0.0001)。同时,缬沙坦组和安慰剂组的射血分数分别升高4.5%和3.2%(P<0.000 01)。研究终点(大约24个月)时,缬沙坦组比安慰剂组在结构重构的疗效显著(P=0.000 02,LVIDD;P=0.000 75,射血分数)。当缬沙坦与ACEI和β受体拮抗药联用时,这些参数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的改变。
一项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meta分析指出,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ARB相比于ACEI无明显优势。虽无显著性差异,但ARB在降低总体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率方面比安慰剂好,ARB与ACEI联合比单独使用ACEI可显著降低住院率。该meta分析包括了17项随机、双盲试验,其中11项选择安慰剂作对照,4项选择ACEI作对照,2项采用安慰剂和ACEI双对照。共纳入12469例患者,所有受试者的NYHA分级均为Ⅱ~Ⅳ级。17项试验中,ARB分别是氯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和伊普沙坦;对照组ACEI为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当安慰剂组和ACEI组一起作为对照组时,与ARB组相比总体死亡率或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率方面没有差异(OR分别为0.96和0.86),ARB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死亡率的OR是0.68,住院率的OR是0.67,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都倾向于积极治疗。当ARB组与ACEI组相比较时,死亡率的OR是1.09,住院率的OR是0.95。联合应用ARB和ACEI比单独应用ACEI会显著降低住院率(OR为0.74)。
基于一篇系统综述和一篇包含了9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试验(其中8项是双盲试验)共纳入了18160例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meta分析得出结论,相比ACEI单独治疗,ARB与ACEI联合治疗会引起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升高从而导致治疗中断。18160例NYHA分级Ⅱ~Ⅳ级,具有射血分数≤45%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中9199例接受了联合治疗,8961例接受了ACEI单独治疗。ARB药物包括氯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和替米沙坦,随访时间从4周到41个月不等。基于意向治疗分析,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了2.3%;低血压的风险增加了1.1%;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增加了1%;高钾血症的风险增加了0.6%。但是血管性水肿或咳嗽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如果采取联合治疗,应严密监测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血流动力学研究:在随机、双盲、安慰剂和阳性对照的研究中(n=116),缬沙坦可降低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肺毛细血管阻力、全身血管阻力和增加心排血量。纳入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五组之一:缬沙坦40mg、80mg、160mg(每日2次)组,赖诺普利10mg(每日1次)组或安慰剂组。28日后,缬沙坦40mg组和160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形压显著下降(P<0.017),赖诺普利组压力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缬沙坦组的心排血量都显著增加(P<0.017),赖诺普利组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赖诺普利组和缬沙坦组的全身血管阻力都有显著降低。所有试验药物耐受性良好。基于数据变异较大,此研究未给出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来源:人卫药学 节选自《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参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