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结直肠癌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更有效,生存率在提升

2021-05-24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严重损害健康和寿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约56万例,导致近29万人死亡。

此外,在过去几十年中,结直肠癌相关的伤残调整寿命年(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也在增加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癌症协会旗下知名期刊《癌症》(Cancer)的研究,对2005-2014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人口特征(发病年龄、男女占比),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位置、类型)和医疗服务使用(诊断技术、治疗方案)等。研究通讯作者为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代敏教授和陈万青教授。


今天,我们将和读者分享研究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认识结直肠癌。


研究人员对8465名受试者进行了分析,他们在2005-2014年期间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癌;分别来自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13家三级医院,具有全国代表性。


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完整的临床信息,包括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筛查史、疾病史,以及结直肠癌诊断技术、分期、位置、治疗方案等。


在调整其他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对2005-2014年受试者的人口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医疗服务使用进行了分析。


人口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保持稳定。在所有受试者中,超过一半(57.2%)为男性,男女之比为1.34:1;确诊结直肠癌时的平均年龄为59.3岁,低于全球68.8岁的平均确诊年龄,且在2005-2014年保持稳定。


45岁以下患者比例减少。确诊结直肠癌时,年龄在45岁以下受试者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下降至2014年的10.7%;相比之下,45至59岁时确诊的比例,从2005年的44.5%上升至2014年的52.8%。


此外,所有受试者中,37.3%的人为超重或肥胖人,体重指数(BMI)≥24.0 kg/m2


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肠癌患者比例增加,直肠癌患者比例减少。结肠癌患者的比例,从2005年的37.6%增加至2014年的42.4%;相应地,诊断为直肠癌的比例从2005年的62.4%下降至2014年的57.6%


结肠癌发病部位,左侧和右侧结肠各占一半,且比例稳定。在所有结肠癌受试者中,49.2%为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在右侧,37.8%在结肠,11.4%在横结肠;49.4%为左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在左侧,10.3%在降结肠,39.1%在乙状结肠。在2005-2014年,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比例未发生显著差异。


早期确诊的患者比例减少,晚期确诊的患者比例越来越高。确诊为Ⅱ期结直肠癌的比例,从2005年的36.5%降至2014年的29.0%;确诊为Ⅳ期结直肠癌的比例从2005年的13.5%增加至2014年的20.5%。而确诊Ⅰ期和Ⅲ期结直肠癌的比例,未发生显著变化。


此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癌类型,在所有受试者中,91.2%为腺癌。


医疗服务使用



2005-2014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对结直肠癌更全面的了解,相关诊断技术的使用发生了实质性变化,CT的使用翻了一番,而X线的使用逐渐减少。每名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的诊断技术总数增加,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从而为实施更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平均而言,在结直肠癌诊疗过程中,X线是最常用的技术(81.6%),其次是阴道镜(74.2%)、经腹超声(71.1%)和CT扫描(70.4%);MRI(磁共振成像,8.8%)和经直肠超声(6.1%)较少见;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0.2%)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2%)则更罕见。


在治疗方案上,结直肠癌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多样。2005-2014年,更多的患者接受了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而不是单纯手术治疗。在此期间,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比例,从2005年的51.3%下降至2014年的39.8%。


有效的联合治疗,提高了结直肠癌手术的成功率,并增加了5年生存率。整体而言,患者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47.2%改善至2012-2015年的56.9%。


研究指出,“该分析是中国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的第一份综述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了有利的趋势,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使用了更有效的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但与此同时,晚期诊断比例的增加,也对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提出了挑战。


研究最后强调,从长远来看,仍需要加强健康倡议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大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应采取措施,包括宣传教育、避免危险因素、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参与筛查,以及改善医疗服务等,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促进健康提升。


来源:e药环球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