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颁布后,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与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在很多方面做了更新,其中“强化”与“联合用药”是两个最值得关注的方面。
心血管危险分层是确定降胆固醇治疗强度的依据。与国际上其他主流指南相似,我国新指南在危险分层也新增了“超高危”分类,并对这一类患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胆固醇控制目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低幅度>50%。对于心血管风险“极高危”患者则推荐将LDL-C<1.8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低50%以上作为控制目标。由此可见,新指南对心血管风险明显增高患者的胆固醇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LDL-C低一些更好”——这是对近年来临床研究新证据的深入诠释,也是“胆固醇理论”的具体体现。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新型降胆固醇药物成功研发并上市,但迄今为止,他汀仍然是临床研究证据最为充分的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核心与首选药物。目前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尚不能取代他汀的基石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种他汀中,只有每天40~80 mg的阿托伐他汀与每天20 mg的瑞舒伐他汀可能使LDL-C降幅≥50%,而指南中明确指出“阿托伐他汀80 mg国人使用经验不足,请谨慎使用”,因此对于很多心血管“极高危”“超高危”患者,单独使用他汀治疗难以实现1.8/50”或者“1.4/50”的双达标。
为实现胆固醇达标,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胆固醇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手段。在我国,除了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PCSK9单抗(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在临床应用也日渐广泛,已在欧美上市的半年注射一次的小干扰RNA药物英克西兰(Inclisiran)也很值得期待。此外,临床应用较多的还有普罗布考。药品供应的日渐丰富为联合应用降胆固醇药物提供了基本保障。大量研究表明,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改善降胆固醇疗效、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还有助于减少降脂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因此已成为血脂异常药物干预的基本趋势。
正如新指南所述:常规剂量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使LDL-C降低50%~60%,他汀联合PCSK9单抗可使LDL-C降低75%左右,他汀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单抗三药联合可使LDL-C降低85%左右。这就是说,联合用药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治疗需求,因此成为实现心血管“极高危”“超高危”患者胆固醇达标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胆固醇达标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高的患者中尤为如此,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因素之一。强化胆固醇管理意识、积极倡导联合用药理念,是降低胆固醇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水平的关键措施。
来源:郭艺芳心前沿
达格列净不仅能治心衰,还能降尿酸?患痛风的心衰患者可能有救了!
Bempedoic Acid:降LDL-C治疗之中庸选择—CLEAR Outcome研究的启示丨ACC.23/WC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