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识别胆道“稀客”的声像特征之肝外胆管腺瘤

2021-03-3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超声内镜(EUS)用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已有20余年的历史,置于胃腔、十二指肠内的EUS探头可近距离、无死角地观察肝外胆管,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声影像。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在鉴别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巨大。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胆道疾病是结石及胆管癌。然而,随着EUS技术的开展,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罕见声像改变(既不像结石又不像恶性肿瘤),每遇到此类情况,总觉得本次胆道探查疑团重重,信心不足。因此,了解并熟悉这些罕见病例的声像特征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将介绍本中心遇到的胆道“稀客“——肝外胆管腺瘤( EHBDA)。


01
病例一

老年男性,腹痛入院。

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 41.7 μmol/L,直接胆红素35.9 μ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82 U/L ,谷氨酰转氨酶 160 U/L,碱性磷酸酶(ALP)121 U/L,CA199:109.4 IU/ml。


CT平扫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MRCP提示胆总管中下段、胆总管腔内异常信号灶,考虑结石;左肝管内结石或炎性沉积物,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胆囊结石术前行EUS,术中探查发现胆总管上段内见等高回声,后方无声影,病变漂浮于胆管腔内呈“水草样”改变,底部与胆管壁相连,考虑腺瘤。另胆总管下段见多发胆泥形成,胆囊壁明显增厚(图片1)。随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镜探查胆总管上段左侧壁见菜花样赘生物,予以电切,术后病理提示:胆总管中段黏膜腺上皮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诊断胆总管腺瘤明确。


微信图片_20210325164609.png

(图1 a、b:MRI示胆总管腔内稍高信号,考虑结石。

c、EUS球部探查;d EUS胃腔内探查)



02
病例二



老年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入院。总胆红素14.2 μmol/L,直接胆红素7.1 μmol/L,AST 73 U/L,ALT 100 U/L ,谷氨酰转氨酶971 U/L,ALP 414 U/L,CA199:32.86 IU/ml。


CT及MRI提示肝总管软组织团块,肝内胆管扩张。


EUS提示:肝总管内见巨大中等回声(主病灶),局部低回声改变,病灶与胆管间存在间隙,考虑胆管腺瘤伴局部恶变可能。术后病理确诊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


微信图片_20210325164616.png

图2(a、b:CT及MRI可见肝总管腔内软组织占位;

c:EUS下肝总管内见等回声病灶,病灶与胆管壁间界限清晰;d:病理证实乳头状瘤)



03
病例3



中年男性,体检CT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端病变可能。肝功能及ca199均未见异常。


EUS可见胆总管壶腹部中等回声病变,胆管一侧见水草样飘起,诊断考虑胆管腺瘤。术后病理提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图3)

微信图片_20210325164619.png

图3(a、b:CT提示肝外胆管上段扩展,下端可疑结节样病灶;c:EUS下声像;d:病理证实管状腺瘤)


04
病例小结


EHBD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胆管的任何部位,以壶腹部和胆总管多见,根据其病理表现可分为乳头状、管状及混合型3类。


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常规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不高,因此临床发现率极低,文献报道仅为0.1%。另外,EHBDA还具有恶变倾向,直径大于2cm、宽基、乳头状瘤体均为癌变高危因素。


EHBDA目前病因不明。该病早期症状为消化不良、腹痛、间歇性黄疸,症状可持续数周到数年不等。疾病中晚期可继发胆管结石、胆道出血甚至胆管癌。肝功能检查表现为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梗阻性黄疸,长时间的胆道梗阻会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出现ALP、ALT、AST升高。


EHBDA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增强CT可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判断其性质,但对于病灶与胆管壁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显示不清,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以清晰直观显示病变部位及胆管扩张情况,对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一提的是,EUS对胆道系统微小病灶敏感性极高,明确病灶部位后使用高频率超声波仔细探查,可以进一步了解病灶是否浸润胆管壁,评估恶变倾向,同时对胆管结石的鉴别准确率高,在诊断EHBDA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结合本中心三例EHBDA,笔者认为在EUS下如出现以下特征,需考虑该诊断。


1:病灶回声可呈等回声或偏高回声,后方无声影,位置固定;


2:病灶主体位于胆管腔内,与胆管壁间存在间隙或可见蒂或柄;


3:EUS动态观察过程中病灶边缘于扩张胆管内会呈现出“水草”样或“菜花样”改变。


如果出现局域性低回声改变需考虑腺瘤恶变。同时,我们认为对于胆管不明原因梗阻的患者行EUS有助于避免临床实践中的误诊和误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胡端敏 程桂莲 吴伟 徐丽明

文章首发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