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血管组 董漪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血管团队由董强教授、韩向副理事长领先,参加了在天使之城——洛杉矶举行的2018国际卒中大会。诸多年轻医师都带来了自己的研究。
基于上海卒中预防及防治体系早期数据,并联合天坛团队及港大沈海鹏教授开展了在急性卒中患者中静脉溶栓剂量的交互树决策模型的探索。由董漪医师做了大会的口头发言。
静脉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已成为标准治疗,但还是有小部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的风险。低剂量阿替普酶已在日本使用了很久,仅ENCHANTED研究作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比较了剂量,但未能达到其预期结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找出哪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受益于低剂量的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本研究纳入了3479例急性卒中患者,采用交互树分析探讨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亚群的合理剂量。
根据NIHSS评分,最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t-PA剂量标准/低)和出血风险的亚群。经校正后,估计差异出血标准和低剂量之间的对数是:-0.85(P = 0.15)1组(P = 0.02),1.95组2和0.39(P = 0.56)3。为避免罕见事件引起的偏倚减少,经校正后估计差异标准和低剂量的疗效之间的数的比值是:0.16(P = 0.49)1组,-0.16(P = 0.57)2组,和-0.08(P = 0.80)3组。因此,通过本研究发现在中度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中采用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可在不减少获益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出血风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