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血糖“走”过膀胱,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诊断、预防?

2023-02-25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作者:北京老年医院 王敏


一、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是糖尿病患者第二常见的感染部位。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发生率高、起病隐匿,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血糖升高时尿糖水平也会增加,此时尿液变成益于细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2

长期的糖尿病病史或血糖控制不达标,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增加;

3

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道畸形和功能异常等,均可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概率;

4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也会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导致尿液中存在过量的葡萄糖,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性菌尿。顾名思义就是尿中能查到细菌,但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多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部分患者即使不治疗也会自行好转,但多数会反复发生或持续存在菌尿。


当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时,需要进行综合的治疗,不仅要针对感染部位、感染菌、是否存在并发症和伴随疾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还要积极降糖,治疗并发症和伴随疾病。



如何预防和减少泌尿道感染?


控制血糖,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部清洁;

有神经性膀胱者排尿时按压下腹部,以促进尿液排净。尿潴留严重者要予导尿,使菌尿尽快排出,以利于感染控制;

定期检查尿常规,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发现尿路感染,要先做尿细菌培养和药敏,再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做尿培养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否则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可造成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的发生。


 二、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不仅常见于脊髓损伤、卒中等累及脑部或脊髓的疾病,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种,是膀胱感觉神经受损、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尿液排出障碍导致的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长期下去膀胱就如同长期充气的气球被放了气。

主要表现


尿失禁和(或)排尿困难,早期多为间断性尿失禁,晚期以尿潴留为主,也可同时出现尿失禁和排尿困难,常同时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反复恶心和呕吐、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性功能异常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不仅明显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概率,长期发生还会导致肾结石、肾积水甚至影响肾功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不尽或尿失禁症状,要及时就诊。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即首先需要排除脑和脊髓病变以及肾结石等引起的尿路梗阻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膀胱病变,诊断上主要依靠糖尿病病程和病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膀胱残余尿的彩超以及泄性尿路造影。


如何预防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一旦发生,治疗效果不佳且疗程长,所以预防为首要任务。


预防措施

控制血糖和定期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检查;

预防和积极治疗泌尿道感染、结石等疾病;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治疗主要以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和针灸为主,可配合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来源:北京114预约挂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