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脑池造瘘术:病理生理机制与初步研究结果

2022-07-06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脑血管病非原创


image.png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最新上线文章“Cisternostomy for 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 propose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来自意大利墨西拿大学(University of Messina)神经外科诊所Salvatore Massimiliano CardaliGerardo Caruso(通讯作者)等。


image.png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和严重发病率的事件。所提议的内科药物治疗并不总是有效。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是一种挽救生命的手术方法,通过创造空间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组织疝出,保护脑血流,降低死亡率。其允许缺血组织通过手术缺损而不是向未受影响的大脑区域转移,从而避免了由于颅内压增加而造成的继发性损伤。然而,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减压可挽救生命,但通常会遗留严重残疾。本研究中,作者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特点为颅底脑池的手术开窗。


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作者团队收治了16例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并接受了脑池造瘘术治疗的患者。通过临床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及神经放射学检查(脑CT、CT血管造影、MRI)诊断卒中。入院时和术前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记录临床检查。


image.png

Figure 2. Intraoperative images of cisternotomy: (A) opening of olfactory cistern, (B) and of chiasmatic cistern. (C) Opening of ipsilateral optic-carotid cistern, (D) and of controlateral optic-carotid cistern.


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例,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60.1岁(19~73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立即进行CT扫描,并在镇静窗口进行早期评估,共记录了2例死亡病例(12.5%)。在出院9个月后,在9例(64.2%)患者中观察到mRS 0~3分,功能结局良好;5例(35.7%)患者观察到mRS 4~6分,功能结局较差。


image.png

Figure 3. MRI study with angiographic sequences demonstrates the lack of visualisation of the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mage.png

Figure 4. The MRI study (axial view) with angiographic sequences 1 month afte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demonstrates the recanalisation of the left MCA.


image.png

Figure 5. CT scan (axial view) performed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shows a shift of more than 8 mm.


image.png

Figure 6.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brain oedema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and its decrease after cisternostomy.


研究结论:所获得的临床结果与去骨瓣减压术明显重叠,行脑池造瘘术的患者在出院9个月后获得良好功能结局。该技术允许患者不再接受颅骨成形术,从而避免与手术相关的可能并发症。结果当然很有趣,但仍需要更多的病例才能得出明确结论。


微信图片_20210303180055.jpg

来源:SVN俱乐部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相关推荐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罕见!造影剂性脑病(CIE)您了解吗?|疑难探究


不同病因所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


不同部位脑出血,截然不同的预后!


程忻教授:时间窗不确定的临床症状轻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否溶栓?


脑卒中临床评估量表教学视频系列十四:TOAST分型量表


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该如何降压和抗栓?


卒中吞咽困难和肺炎,关系大了!


《中国卒中学会关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科学声明》在线发布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脑血管畸形


弥漫脑膜强化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


罕见病诊疗指南——IgG4相关性疾病


椎动脉精细解剖图谱


脑桥背侧腔梗(病例)


癫痫持续状态,这些急救处置你能第一时间想到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