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8月1—3日,由云南省医学会主办,云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云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共同承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协办的“2025年云南省医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采访了大会执行主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缪应雷教授。缪教授从年会特色、学科发展、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全面介绍了云南消化病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既有对“传帮带”办会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有对云南消化领域“进步明显但仍有差距”的客观评价;既分享了云南特色肠道菌群研究的重要发现,也擘画了“强基础、育人才”的发展蓝图。这些真知灼见,不仅展现了云南消化病学人的务实与担当,更为边疆省份消化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缪应雷教授
与往届相比,2025 年云南省消化和内镜学术年会在主题设计、学术模块设置上有诸多“云南特色”与创新之处。
首先,本届年会内容丰富全面,设置了名家讲坛、消化前沿、消化创新、临床和科研等多个板块,覆盖了消化系统疾病的众多领域,包括肝病、胰腺疾病、内镜、早癌、炎症性肠病等。
其次,本次参会授课的专家阵容强大,汇聚了我国知名专家。例如,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教授,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院士团队,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中国消化领域权威专家,他们都亲临云南传经送宝。
再者,本次年会特别设置了内镜手术演示操作环节,通过手把手教学的“传帮带”模式,帮助云南的医生快速掌握内镜下手术技巧,助力提升云南消化科医生的专业水平。
最后,临床病例比赛是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可通过临床思维能力来体现。因此,临床病例比赛重点考察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广度与深度,尤其注重对其临床思维方式的检验,这也是本次年会的特色之一。
缪应雷教授
近年来,云南省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和学术研究领域持续发力,在全国范围内,云南省消化病学领域已形成一定的独特优势与鲜明特色。正如李兆申院士和金震东主委在开幕式上所提及的,云南消化领域近年来的进步备受关注。
其一,临床水平显著提升。这一方面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能力的增强,具体包括各医院医生的年诊疗量、疾病病例组合指数(CMI 值)的提升,以及年内镜检查与治疗量(尤其是 ERCP、ESD、EMR、POEM 等治疗性内镜技术)的增长,这些进步有目共睹。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北上广等地区的大型医院相比,云南在部分领域仍存在差距,未来还需要持续努力追赶,当然这也离不开省内外专家的关心支持与手把手帮扶。
其二,临床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云南消化领域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逐年递增,高水平论文发表量持续增长。仅我院消化科近 12 年来就斩获 2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同时,在Cancer Cell、Gastroenterology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多篇重磅论文,科研产出质量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项目实践与学术成果产出,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部分已接近国家优青水平。云南正朝着培养国家级人才这一目标稳步迈进,力争缩小与全国顶尖水平的差距。
缪应雷教授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云南特殊饮食习惯人群的肠道菌群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云南地域广袤,从南至北海拔落差显著,涵盖了 1000 米以下到 4000 米的多样海拔区域。居住在不同海拔地区的人群,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摄入的食物也有差异,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些具有独特饮食习惯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研究,并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其肠道微生态存在诸多特征性的改变。
正如我之前所提及的,不同人群肠道中的细菌、病毒、真菌、古菌等均存在差异。其中,有许多细菌、病毒、真菌是此前未被报道过的,部分细菌甚至尚未明确名称和功能,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有些细菌未来还有可能被开发为潜在的益生菌,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将这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下去,有助于弥补肠道微生态研究领域的缺陷或空白,未来这些研究成果也可能成为产业开发的切入点。
缪应雷教授
作为云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我认为未来几年分会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强基础、育人才”上。
首先,学会将扎实做好基础建设工作,例如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下乡帮扶、义诊会诊等,都应高质量完成。
其次,鉴于云南作为边疆省份的特殊情况,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而人才培养又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因此,未来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牛鼻子”,推动云南省消化事业迈向新台阶。针对县级医院人才,我们将通过“请上来”进修、“走下去”手把手帮扶,以及让其参与正在开展的临床多中心研究等方式,同步提升他们的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基层消化医疗队伍夯实基础。同时,也可选派县级医院人才外出学习深造。对于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我们会引导他们树立更高目标,朝着跻身国家级人才梯队的目标努力,助力云南消化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佟艳华采写,感谢缪应雷教授审阅
EN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