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国庆假期举国欢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依旧“移”路坚守,不舍昼夜,没有停下治病救人的脚步。10月7日,在多学科密切配合下,医院党委书记、普外科专家刘连新教授,肝移植科主任张树庚教授带领肝移植团队历经劈肝、修肝、下肝、换肝等多种手术,历时12小时成功完成在体劈离式肝移植手术,一肝两用,为两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新生,让一位捐献者的大爱最大限度发挥功效。目前,两位患者恢复良好,近期即将出院。据文献检索,这也是安徽首次成功开展在体肝脏劈离的肝移植。
捐献者是一位脑死亡的患者,在多天的连续救治后生命难以挽回,家人大爱义举表示愿意捐献器官。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匹配,捐献者的肝脏被分配给两例终末期肝病患者。
关女士患有乙肝肝硬化已经十余年,严重的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今年以来病情明显加重,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家人四处奔波就诊于各大医院,保守治疗和内镜治疗后效果都不理想,身体每况愈下,肝移植是唯一出路。
黄先生有20多年的乙肝病史,肝硬化5年多。两年前体检发现肝脏右后叶肿瘤,由于肝硬化严重,已经无法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两年来,黄先生多次接受体外放疗延缓肿瘤生长。但肝脏肿瘤和不断加重的肝硬化给黄先生的身心带来沉重负担。就诊中国科大附一院后,经专家评估,黄先生存在肝移植指征。
齐灿/摄
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短缺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范围内面临的普遍困境。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登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已超过14万人,但每年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不到2万例,大量患者因为等不到匹配的器官遗憾离世。外科医生和医学研究者们也在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提升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延续捐献者的大爱。
面对这份珍贵的捐献,在刘连新教授、张树庚教授带领下,中国科大附一院肝移植团队结合临床指标集体讨论、综合研判、细致评估。
肝移植手术中,供肝需要占受体体重的1%才能满足受体的生理需要。经过影像学三维重建测算,捐献者的肝脏大小符合劈离式肝移植的标准。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决定采用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将捐献者的肝脏一分为二,挽救两位终末期肝病患者。
“劈离式肝移植是常规肝移植的延伸,也是肝移植的发展方向”。刘连新教授表示,肝脏一分为二的过程中需要术者对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同时通过准确定位、对肝内管道进行精准劈离,保证两部分肝脏都能保留重要的血管和胆管、具有良好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这样才能保障两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移植效果。
齐灿/摄
为了最大程度缩短供肝缺血时间,维持供肝质量,团队借鉴了活体肝移植的体内劈离肝技术,但这对术者的要求也更高。
结合术前3D技术建模与术中多次胆道造影,刘连新教授主刀完成体内的肝脏劈离手术,成功攻克了肝脏在体劈离的技术难点,做到了出血少、精细止血、管道精准分离,同时显著缩短了供肝缺血时间。
虽然手术程序复杂、技巧要求高、风险难度大,但在OPO、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超声医学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协作下,历经12个小时,数十位医务人员接力奋斗,手术当天顺利完成。
张树庚教授表示,“多学科密切配合,供体取肝手术和受体肝移植手术紧密衔接,受者无肝期短、出血少,这些都是此次劈离式肝移植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目前,一分为二的肝脏已经在两位患者体内正常工作,两人都在康复之中,近日即将出院。
桂思奇/摄
刘连新教授表示,器官移植是体现一家医疗机构、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医疗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医务人员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看家本领。移植团队必须致力于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团队精诚合作,接力奋斗,才能不辜负每一位捐献者的大爱与受捐者的信任。
作者:齐灿 李军军 方萍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供稿
猜你想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