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慧声心语 | 高血压前期:警惕“隐形杀手”的前奏

2025-03-11作者:CMT-壹生资讯
栏目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综合内科,有一位备受尊敬的医者——李慧教授。她以深厚的医学知识,中西医互补的治疗理念,为无数患者带去了健康和希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信任。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李慧教授设立「慧声心语」专栏,分享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宝贵经验,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智慧。专栏不仅涵盖实用的健康小贴士,还涉及前沿的医学新知,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专业的心血管健康知识,帮助大家提升健康意识,照亮通往健康的道路。


本期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高血压耳熟能详,但对“高血压前期”却知之甚少。实际上,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的“预警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逐渐演变为高血压,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高血压前期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症状?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早期干预?


本期李慧教授将为您详细解答。


专家点评


一、高血压前期的定义


高血压前期是指血压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2024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引入“高血压前期”概念,我国成人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而正常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2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更早地关注血压变化,采取措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二、高血压前期的危害



高血压前期虽然不像高血压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但它对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血压从115/75 mmHg到185/115 mmHg,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即使是轻度的血压升高,也可能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此外,高血压前期患者如果不加以干预,多数人会逐渐发展为高血压。研究显示,血压为120-129/80-84 mmHg的中年人,10年后有45%会成为高血压患者;而血压为130-139/85-89 mmHg的中年人,10年后有64%会发展为高血压。

三、高血压前期的征兆


高血压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应警惕高血压的发生。

1.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是高血压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在一天当中,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往往出现在早6-10点及下午的16-18点,因为这两个时段血压会升高,所以在这期间发生头晕头痛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如果你经常在这两个时段感受到头部非常沉重,处于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则更为明显,那么这种情况是需要警惕的。


2.双眼通红  

如果双眼经常通红,甚至有出血现象,一定警惕是否是高血压所导致。高血压患者眼球表面的末梢血管会充盈,造成眼睛通红,甚至出血。


3.视力下降  

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动脉逐渐收缩、变细,如果血压长时间增高且不予控制,发展到后期很有可能会导致血管壁逐渐硬化,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泡沫尿  

高血压对于肾脏的影响是十分隐匿的,往往不易察觉。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尿液的情况。因为血压升高肾脏功能受影响的话,尿蛋白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在小便的时候观察到尿液当中的泡沫增多,很有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肾脏功能损伤,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5.夜尿增多  

高血压对肾脏血管损害也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如果自己每天起夜的频率增高,也需要及时测量一下血压以确定自己的血压状态是否偏高了。


6.失眠  

调查研究显示:与血压正常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失眠患病率更高,可达40%-60% 。高血压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持续活跃,兴奋性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进而引起失眠。


7.胸痛胸闷  

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很有可能会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果经常性地出现胸部中央或偏左侧部位的疼痛与不适,出现时会持续好几分钟或者疼痛消失后会很快再次出现的话,需要马上警惕是否心脏出了问题,并尽快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8.肢体麻木  

由于四肢上的血管处于血液循环系统的末端,再加上高血压给血管带来的压力,导致血管压迫感会部分集中在四肢的血管处。比较常见的就是身体末端有麻痹感、例如手指、脚趾,经常感到麻木或者有蚂蚁爬过的感觉,或者手指不灵活,无法正常地“使用”自己的手指。如果存在肢体麻木的现象,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高血压前期的防治


高血压前期并非不可逆转。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许多患者的血压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研究表明,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措施,约30%-50%的高血压前期患者可以在6个月内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高血压前期管理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定期监测血压:无论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都应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增加测量频率。


2.健康饮食:减少盐的摄入是关键。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DASH饮食(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瘦肉和坚果)是一种被广泛推荐的健康饮食模式,有助于降低血压。


3.增加运动: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此外,适当的力量训练也有助于控制血压。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4.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建议将BMI(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同时注意控制腰围,男性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


5.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戒烟是降低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此外,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两杯,女性不超过一杯。


6.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合并心脑肾疾病或糖尿病,即使血压未达到高血压标准,只要血压超过130/80 mmHg,就应考虑药物治疗。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较高,控制血压在更低的水平可以更好地保护靶器官。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7.中医药是以预防、治疗、保健为一体的体系,对体质的调理具有强大的作用,且中药安全有效,副作用较小,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来说更易接受和选择。中医提倡、遵循“治未病”的原则,从其具体病证出发在“既病防变”上下功夫,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调整机体内环境,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进行综合调理,在高血压前期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优势。



小结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的前奏,虽然它尚未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已经潜藏着健康隐患。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中医药调理,大多数高血压前期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如果合并其他疾病,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手段。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血压前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保护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



专家简历



李慧.jpg


 李 慧 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综合内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师从金章安教授、鲁卫星教授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

首都国医名师冯建春教授

现任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常务理事

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双心医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北京国际医药促进会会员

擅长调肝理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

特别是中青年高血压以及难治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冠心病

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久咳等




科室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综合内科集心血管、内分泌、呼吸、风湿免疫等专业为一体,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疾病,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肺炎等疾病有比较成熟的诊疗方案。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久咳等疾病,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效突出。综合内科人才培养以专业为基础,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整体观为导向,培养“以疾病为突破口,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型人才,患者满意度较高。西院区综合内科为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在高血压诊疗方面,除原发性高血压规范诊疗外,还可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对初期中青年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针对一些难治性高血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针对糖尿病,对糖尿病前期,初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综合内科在李慧主任带领下,中西融通,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以“疾病为突破口, 以患者为中心”,发挥整体治疗观,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医学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梅文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