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穿刺方式可直接影响内瘘寿命,所以选择合适的穿刺对于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和维护有重要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方向、斜面及角度会给患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穿刺方向
内瘘穿刺的方向,有两种,一种是离心方向穿刺(就是反穿),另一种就是向心方向穿刺(就是顺穿)
提示:在同一条血管上的动静脉针,动脉禁止向心穿刺
有很多文献证明:
01
反穿致内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较高
原因:反穿时血流向针尖斜面方向形成冲击力,容易对近斜面(皮肤侧)血管壁形成损伤,同时由于血管壁表浅,穿刺处组织浅薄,皮肤松弛,致创面不易愈合;另长期透析过程中滚轴泵的冲击、吸拉,局限在穿刺点与瘘口之间的局部神经被 “离断 ”,纤维组织增生,受损血管逐渐扩张,最后导致形成膨出假性动脉瘤。而顺穿时透析血流的方向与内瘘血流的方向一致,不对穿刺局部血管造成冲击作用,滚轴泵造成的负压抽吸血管段内径大于穿刺段,产生的压力相对降低,因此,顺穿可减少内瘘假性动脉瘤形成或增大。但有研究表明当血管内径在3mm-5mm的时候,应该推荐离心穿刺。
02
顺穿致内瘘狭窄发生率较高
原因:主要是AVF一般为远端的桡动脉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间的吻合,内瘘吻合口是整个内瘘最狭窄处,在内瘘启用早期,静脉充盈较差,管壁较薄,顺穿时穿刺点已远离吻合口,透析时滚轴泵的负压抽吸力可能导致血管壁凹陷;而越向心的内瘘,内径越大,也需较多的血容量充盈,对吻合口也产生一定的抽吸力;长此以往,吻合口端的血管无法扩张,静脉难以动脉化,而不断的穿刺透析导致血管纤维增生,最终导致内瘘管腔变窄。而反穿时,由于滚轴泵流速作用,在血管内血流向穿刺针斜面方向形成冲击力,同时形成涡流,加大对管壁的冲击力和吸引力,长期的冲击使血管壁逐渐扩张,静脉动脉化,狭窄发生率相对低。
那么比较推荐的穿刺方向,就是顺反穿交替进行,因为有研究表明,顺反穿交替进行不仅可以减少内瘘假性动脉瘤和狭窄的发生率,还可以增加内瘘穿刺范围,可以最大限度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所以比较推荐的还是顺反穿交替进行穿刺
针尖斜面
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时由于切割面积大,通常可造成皮肤1~2mm的损伤,导致患者疼痛剧烈。
而当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时,靠近皮肤的地方是斜面,使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穿刺时受到的阻力及穿刺部位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减小,进针速度加快,易进针且省力,对皮肤的损伤减轻,受损的痛觉纤维亦减少,从而减轻了痛觉。
但是有习惯斜面向上穿刺的临床老师反馈,斜面向下穿刺,穿刺的突破感及镂空感相对较差。
同时,针尖斜面向下穿刺与斜面向上穿刺,除了斜面的方向不同以外,其他操作完全相同,故不会降低穿刺成功率。
穿刺角度
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推荐:
AVF穿刺针与皮肤呈20°~30°角
为什么专家共识会推荐至少20°角进行穿刺呢?
因为如果进针角度过小,针头与皮肤的触点面积大,进针速度慢,且在皮下潜行一段再刺入血管,针头所穿过的皮肤,牵涉组织及神经末梢多,所以患者疼痛感明显。同时表皮到血管距离长,加重了血管的损伤,且会使皮肤与血管穿刺点距离过大,不利于血管按压(如图一所示)。所以推荐至少20°角进行穿刺。
(图一:当穿刺角度过低,皮肤与血管的穿刺点距离过远,从而影响按压效果,进而导致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延长)
为什么穿刺角度建议控制在40°角之内呢?
因为角度过大时可能会穿破血管或穿伤血管的内膜,且会增加穿刺失败率。
同时穿刺角度也应该考虑患者皮下脂肪的情况。
当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深,那么进针角度应该适当增大,而遇到皮下脂肪薄瘦的患者,血管表浅,此时进针角度应该相对于肥胖患者,穿刺角度应减少10°角左右。
今天,我们围绕着穿刺方式对患者内瘘影响的讨论到就这里结束了,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来源:血透讯息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