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肝癌的转化治疗专家访谈

2020-11-13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


为推进中国肝癌防治进程,2017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由肝癌领域众位院士牵头成立了中国肝癌防治联盟。8月27日,中国肝癌防治联盟四川省防治联盟成立启动会线上举行。本报采访了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蒋晓忠教授


image.png


蒋晓忠教授介绍,我国是一个肝癌大国,提升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仍是长路漫漫。然而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在川藏地区搭建省级肝癌防治联盟,旨在提升川藏地区的肝癌防治能力,使肝癌患者得到更加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肝癌防治联盟项目成立3年来,截至目前共有40家联盟理事单位参与,其中西部地区13家。2019年12月,13家联盟理事单位联合成立了中国肝癌防治联盟西区工作组。西区工作组由陈孝平院士牵头,安徽医科大学省立医院刘连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张翔教授任执行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吕毅教授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李汛教授任联合组长。2020年西区工作组的工作重点包括完善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省级联盟架构,推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逐级落地应用,搭建合作单位院内MDT平台。后续项目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如搭建肝癌综合诊疗学术交流平台,启动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在四川各地开展“规范讲、癌防治走基层”等肝癌防治学术活动,开展中青年医师技能大赛,建立四川省肝癌治疗大数据库平台,增强与国内外肿瘤专家的交流与合作等。


肝癌的转化治疗


我国的HCC患者多以中晚期为主。手术切除是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与更长的生存相关。然而中晚期肝癌的初始可切除率低,仅为15%~30%。对于不可手术的患者,可通过术前治疗转化为可手术患者,使其获得更多生存获益。数据显示,经转化治疗后晚期肝癌患者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术后5年生存率达25~57%,与可切除患者经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30%~60%)相当。


肝癌转化治疗能缩小瘤体,减少手术的范围及创伤;可能消灭早期微转移灶;转化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让不可控的生物学行为转为可控等。其具体实现途径很多,包括通过门静脉栓塞术(PVE)或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或肝静脉系统栓堵术(LVD)增加剩余肝体积,通过选择性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治疗或联合治疗来缩小肝癌组织,通过PVE或ALPPS或LVD联合TACE以促进剩余肝增生和缩小肿瘤等。具体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个体化进行。随后吴教授通过数个临床病例分享了该院肝癌MDT团队在转化治疗方面的诊治经验。


目前肝癌的外科治疗已发展为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转化治疗能提高手术机会,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肝癌分期的影响因素众多,其转化治疗除考虑肿瘤数目、大小、淋巴结数目等因素外,还要兼顾门静脉侵犯等问题。总而言之,转化治疗在肝癌领域尚属一个新概念,尚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解答哪些患者适合转化,新辅助治疗后多久可以手术,术后是否需继续辅助治疗等问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