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田媛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谭**性别:女年龄:36岁因“纳差腹胀一月余”于2012年5月8日入院。
病史
现病史:2012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肛门下坠不适,至当地医院行盆腔CT:双附件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并腹膜后、左侧盆壁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腹膜及系膜部分呈结节样增厚,子宫直肠陷窝多发结节,考虑转移性病变;腹部部分肠管聚集、肠壁增厚。腹水细胞学:镜下见成团腺癌细胞。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晚期卵巢癌,于2012年4月28日行TP(紫杉醇+卡铂)化疗一周期。
既往史及家族史:体健,2003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父母健在,姑姑患“卵巢癌”。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常大无压痛,双侧附件区分别触及4X3cm实性包块,无压痛,活动欠佳,陶氏腔内可触及多个实性小结节。
实验室检查
CA125: 349.2 U/mL ↑,CA19-9: 18.3 U/mL ,AFP: 3.14 U/mL。
初始治疗
2012年5月15日: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次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腹壁癌灶切除+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术中所见:盆腔腹膜表面可见多个癌灶,最大约4X3cm,子宫正常大小,前壁与膀胱致密粘连,双侧卵巢稍增大,陶氏腔偏左侧可见多个癌灶结节,大网膜挛缩,可见约4X4cm癌灶。减瘤满意,R0级。
病理检查:双侧卵巢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转移至阑尾壁、大网膜、左腹直肌、右盆侧壁并伴右髂内淋巴结、左闭孔淋巴结、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子宫肌壁淋巴管内可见癌细胞团。(送检阴道残端、双侧宫旁组织、双侧圆韧带及阔韧带切缘、盆腔各组淋巴结16枚切片中未见癌组织)。
诊断:卵巢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ⅢC期。
腹腔化疗:2012年5月21日给予洛铂50mg腹腔化疗一次。
静脉化疗:紫杉醇(165mg/m2)+奈达铂(80-90mg/m2)*8周期化疗结束时间 2012年12月。超声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
随访
初始治疗结束后随访41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迹象。
2013年10月:确诊“桥本氏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 50μg 一日一次。
2014年1月:确诊“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 0.5g 一日三次。
第一次复发
2016年6月: 甲状腺超声:右锁骨上窝淋巴结增大(22*11*22mm),CA125:11.58 KU/L。
2016年8月: 颈部彩超:双侧颈动脉旁及颌下区淋巴结增大;右锁骨上窝淋巴结增大(28*13*24mm),右锁骨上窝淋巴结穿刺活检:转移性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生殖系统来源。
2016年9月: PET-CT:右锁骨上窝、右锁骨内1/3外侧肿大淋巴结,代谢均增高,考虑转移性病变。
无铂间期(platinum-free interval,PFI):44个月。
The 4th Ovarian Cancer Consensus Conference (OCCC) of the Gynecologic Cancer InterGroup (GCIG, 2010)。
复发卵巢癌的治疗
铂敏感型复发卵巢癌的治疗
2016年9月20~10月28日行右锁骨区转移性淋巴结调强适型放疗。
拒绝全身化疗。
肿瘤分子检测
2018年11月 CA125:56.66 KU/L↑,影像学检查(超声、MRI)均未见异常。
第二次复发?
盆腔MRI(2019年2月):未见明确复发及局部转移征象。
初始治疗后维持治疗
复发后维持治疗
铂敏感型复发卵巢癌的治疗
SOLO-3
体会
该病例为铂敏感型复发,规范治疗基础上,兼顾精准化、个体化,长期规划,终身管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