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陈玉辉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约占脑血管病的70% 。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17.7%。有效的预防是减少复发、减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手段。其中合理的药物治疗对预防复发尤其重要。
有人问,脑梗死患者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本文借助这个问题和大家探讨一下,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问题。
一、什么是抗凝药?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术语,如抗血栓药、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溶栓药、疏通活血药等,但哪个才是抗凝药呢?
说到抗凝药,还需要从我们身体的止血说起。止血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生成纤维蛋白、促凝血因子受抑防止血凝块过度形成,以及内皮表面修复时纤维蛋白溶解以分解纤维蛋白凝块。任何可能会影响到止血的药物都可以称为抗血栓药物,但唯有抑制凝血因子、凝血酶的药物才能称为抗凝药物。
临床中常用的抗凝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口服的,这类需要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多在住院患者中应用,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等;另一类是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贝曲沙班等。口服抗凝药服药方便,因此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较多。
二、哪些脑梗死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药物?
脑梗死按照发病的病因又会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型和病因不明型。其中,心源性栓塞型多推荐服用抗凝药物。
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多是由于心脏来源的栓子脱落、栓塞相应的脑动脉造成的。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心房颤动(房颤)、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机械瓣膜、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心脏附壁血栓、心房黏液瘤等。其中房颤是最主要的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约占79%),也是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预防的重点。对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推荐服用抗凝药物,对合并房颤患者尤其推荐。
三、服用抗凝药需要注意什么?
服用抗凝药物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获益和风险,只有当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获益超过出血风险时才能启动抗凝药物治疗。
在服药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出血风险,尽量纠正导致出血风险的因素(如酗酒、减少或停用其他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控制血压),严密监测病情;若出现了严重出血事件、或其他出血风险超过血栓栓塞获益时,就需要根据病情适时调整治疗,必要时中止抗凝治疗。
来源:北京神经内科学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