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传统血脂异常因素:传统血脂异常因素是指遗传性因素和/或继发性因素,包括家族史、性别、年龄、长期高脂饮食、肥胖、吸烟、饮酒、疾病、药物等,引起脂蛋白代谢紊乱,导致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HIV相关因素:HIV感染引起慢性炎症和免疫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等)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诱导脂肪细胞应激反应,使脂肪细胞发生炎症改变,可能导致脂肪变性,影响机体血脂代谢,诱发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TNF‑α通过降低胰岛素受体激酶活性介导胰岛素抵抗,另外,还可以通过下调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葡萄糖转运体‑4,诱导脂肪细胞凋亡和脂解进程。
IL‑6表达水平缓慢提升,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磷酸肌醇3‑激酶通路破坏胰岛素信号传导,促进肝脏糖异生,诱导肝脏分泌甘油三酯。
同时,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可能导致心肌细胞与血管内皮损伤,影响循环系统稳定,增加血脂代谢异常的风险。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相关因素:特定ART药物长期治疗后出现血脂代谢紊乱(表1),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ART相关血脂异常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ART后肝脏合成功能改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药物影响和可能的遗传因素相关。
在药物类别方面,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大多升高TC、LDL‑C、HDL‑C和TG;绝大多数蛋白酶抑制剂(PIs)可升高TC、LDL‑C和TG,低剂量利托那韦可降低HDL‑C;整合酶抑制剂治疗后提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相关;融合抑制剂等对血脂影响较为轻微。采用不同类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显示,尽管依非韦伦(EFV)相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对血脂影响较小,同样能够升高LDL‑C、TG和HDL‑C水平;DRIVE‑AHEAD研究表明,NNRTI同类药物相比,多拉韦林doravirine,DOR)长期用药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显著优于EFV。HIV/AIDS患者人群,尤其接受ART的HIV感染者是发生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血脂筛查以及干预以控制血脂异常,最终目标是预防长期ASCVD发生风险。
节选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