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上海华山医疗队:要不要向死神买时间?首例ECMO脱机患者出院的背后...

2020-03-2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诊疗进展

来源:上观新闻

昨天,新冠肺炎患者老程从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出院。出院前,他特地从行李箱里拿出一套干净衣服换上,寓意一切从头开始。

640.jpg

其实,出院前几天,他好几次从医生口中听说自己是被一种叫做“ECMO”的仪器治好的,但是老程的确对这个和自己身体共存了9天的仪器长什么样毫无印象。
体外膜肺氧合(ECMO),俗称“叶克膜”、“人工肺”,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主要用于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老程出院在临床上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他曾经是一位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更因为他是上海华山医院医疗队在武汉第一个成功实施ECMO治疗术的患者。

641.jpg

主治医生:这还不是最棘手的病例

“听说这个机器有两个管子,那是怎么连到我身体里的呢?”
记者联系到老程时,这位50多岁的武汉本地人正在坐车前往指定隔离点的路上。14天后,他就可以从隔离点回家。
因为术后药物的作用,老程是3月4日才完全恢复意识的,而此前他已于2月27日撤下了ECMO。眼下,他用过的这台ECMO已经连接在了华山医疗队收治的另一位危重症患者身上。
“简单说,ECMO就是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向死神买时间的治疗方案。ECMO对患者的最大意义就是给予患者肺功能恢复更多的等待时间。”老程的主治医生、华山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先涛向记者解释。
老程是在1月底发病的, 2月17日被转入华山医疗队分管的重症监护室。当时他连续发烧、呼吸衰竭、氧饱和度不到80。
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圣青带领的医疗团队判断,这是炎症因子风暴引起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还伴有其他脏器功能损伤。
医护人员先后采取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等抢救措施,但老程肺氧合状况依然没有改善。
2月18日,经多学科专家综合评估后,决定为老程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帮助他恢复正常血压和心跳,维持他的呼吸功能,为肺部获取更多休息时间。
9天后,闯过了感染、血栓、身体出血等ECMO治疗中常见的风险,老程好转了:医生们把他的ECMO调到了很低的频率,发现老程自己的呼吸功能恢复得不错。
2月27日医疗队决定给老程撤机,2天后老程又撤掉了呼吸机。
出院前一周,老程的肺部炎症基本消失,核酸检测连续4次呈阴性。医护人员不断缩短他吸氧的时间,到了出院前两三天,老程已经完全可以脱离氧气罐自主呼吸了。
李先涛是华山医院具有10年ECMO临床抢救经验的医生,对于眼下已经出院的老程,他的评价实事求是:“这不是我们最近做的5台ECMO手术中比较有难度的一例,换句话说,他算是轻的。之后的病例,一个比一个重。”

642.jpg

李先涛向记者说起了这5位患者中一位病情较重的患者,究竟该不该为他上ECMO,治疗组成员反复琢磨,挣扎了好几天。
“此前这位患者上了近3周呼吸机,情况没有好转,就在我们放弃后续的ECMO治疗时,这位患者又出现了好转,但很快病情又恶化了……”医疗组的成员看着这位患者每日跌宕起伏的指标,每天也都在经受自己的“灵魂拷问”:究竟是不是给他装了ECMO会更好?但是如果一旦装上,患者始终依赖ECMO维持生命,无法脱机又该怎么办?
对于这位危重症患者,医疗组最后的决定还是为他上机寻求生机,希望他能成为第二个老程。

一口气做了5台,这是做医生的最纯粹时光

在李先涛的记忆里,以往在华山的重症监护室很少出现同时为2位患者实施ECMO术的先例,更不要说是像眼下这样1个月里先后为5名患者实施ECMO术了。
这项急救技术为什么在重症医学中使用起来慎之又慎?
李先涛分析主要原因首先是这项技术其实是一项高风险的有创治疗术,容易引发很多并发症且术后监护难度不小,什么样程度的患者适合使用?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尺度。
比如一些患者疾病过重,那么给他上ECMO无疑就是对身体一次致命的打击。而另一方面,ECMO的治疗成本很高,仅仅开机费就要八九万元,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
眼下的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国家承担了这笔昂贵的治疗费用,这对于一线医护人员迅速决策来说的确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其实根据国内外大部分公开资料,ECMO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不会超过50%,此前在武汉各大医院,ECMO患者的存活率也不是很理想。但是眼下华山医疗队一口气装了5台ECMO,其中3台ECMO已经为患者换取了生机,这难道就是医学上的偶然和奇迹?
李先涛却觉得其中有一些必然性,首先医疗队选取了最适合实施ECMO抢救术时机的患者,再一来眼下30多人医疗团队的力量投入以及多学科的合作团队也是前所未有的。

643.jpg

“我们在这次疫情中,看到了太多猝不及防的死亡,有的危重症患者恶化的速度真的太快。其实,这5台手术,也给了我们信心:不要过于谨慎,等到患者十分危重时再考虑ECMO,早一点实施或许能够为他们带来新的生机。”这是李先涛武汉一行的新感悟。
一个月内做了5台ECMO的李先涛,说自己眼下真的一点也不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