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与大咖对话,聚焦免疫治疗时代下晚期肺癌治疗变革

2024-09-29作者:GJH资讯

随着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晚期肺癌的治疗策略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近期落幕的WCLC和ESMO大会上,多项重磅研究的披露为晚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本文将通过杨农教授和刘安文教授视角,深入探讨这些研究进展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以及未来治疗策略的展望。


重要研究进展概述

本次WCLC和ESMO大会也公布了多项免疫一线治疗大型研究随访结果,包括EMPOWER-Lung1研究5年随访结果[1]、RATIONALE-307研究4年随访结果[2]和GEMSTONE-302研究4年随访结果[3]等,这些数据更新进一步巩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晚期一线治疗中的地位。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皮下剂型药物在肺癌领域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包括帕博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剂型在内的Ⅲ期研究有望带来更便捷的给药方式。此外,在其他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探索中,HARMONi-2研究[4]结果显示,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依沃西单抗治疗显著延长了PD-L1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PFS,但OS数据尚不成熟,仍需长期随访数据加以验证其长期获益。

在针对免疫耐药的研究探索中,多种策略进展不一。比如免疫联合抗血管策略均未成功,包括刚刚披露的SAFFRON-301研究[5]也未达到OS主要终点;ADC策略目前也进展缓慢,比如CARMEN-LC03研究[6]未达到PFS和OS双主要终点,EVOKE-01研究[7]提示SG对先前接受含PD-(L)1抑制剂方案治疗无响应的转移性NSCLC展现一定OS获益(HR 0.75);此外,一些新的联合策略(比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普那布林和多西他赛)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期待未来能公布更多数据。

在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DLL3靶点研究成果最为丰富,DeLLphi-301研究[8]和DeLLphi-303研究[9]数据再次证实了Tarlatamab的临床价值,而B7-H3等新靶点的研究进展比如IDeate-Lung01研究[10],也为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体而言,晚期肺癌的治疗正朝着更加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披露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未来晚期肺癌的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杨农教授专访
video


Q1:近期国际大会上披露的晚期一线期研究有喜有悲,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否会改变您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杨农教授众所周知,一线治疗的选择会对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OS仍是肿瘤药物疗效评价的金标准,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长生存获益,5年OS率接近20%~30%。ESMO大会上RATIONALE-307和GESTONE-302研究更新了4年OS率结果,均在32%左右,这进一步夯实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晚期一线的地位。同时,皮下注射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有众多研究正在开展,其便捷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目前正在进行验证该类型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给患者带来更加优化的治疗选择。

在晚期NSCLC患者众多研究中,HARMONi-2研究结果较为引人注目。HARMONi-2研究纳入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PD-L1阳性的IIIB至IV期晚期NSCLC患者,排除接受过系统性治疗、EGFR突变或ALK重排的患者。研究将398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依沃西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于PD-L1 1-49%的患者,该研究在设计时并未选择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持续至24个月或丧失临床获益或毒性不可耐受。结果显示,在ITT人群中,依沃西单抗单药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1.14个月和5.82个月,HR值为0.51,P值小于0.0001。该药物相比传统免疫治疗药物,机制层面增加了VEGF治疗靶点,因此这个结果处于预期之中。但目前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67个月,从研究入组结束至数据截止时间约为5个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PFS可能会产生变化。由于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并未成功转化为OS获益,我们比较关注HARMONi-2研究的PFS能否转化为最终的OS获益?目前的随访时间较短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综上,在欣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对于晚期患者而言,一线治疗选择至关重要。基于已经带来确证的长生存获益,以KEYNOTE-189和KEYNOTE-407研究代表的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仍然是当前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时也期待HARMONi-2研究OS数据的披露以及后续在全球人群中的探索。


Q2请您谈谈,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如何破局?

杨农教授在免疫耐药这一挑战性领域,研究者们最初将目光投向了免疫联合应用抗血管药物,但既往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III期研究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今年WCLC上报道的SAFFRON-301研究,探索了替雷利珠单抗与司曲替尼的联合疗法,用于治疗在铂类化疗和抗PD-1或PD-L1抗体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司曲替尼的疗效与多西他赛相当,但与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这导致了研究因安全风险与收益风险分析不佳而被终止。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雷莫芦单抗针对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患者的研究正在开展,未来能否建立免疫耐药的新标准,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我们一直在新药领域不断探索,针对不同机制的研究也正在开展,特别是近年大火的ADC。近日披露的CARMEN-LC03(靶向CEACAM5)研究和EVOKE-01研究(靶向TROP-2)均失败。另一项TROPION-Lung01研究,评估了Dato-DXd单药对比多西他赛在经治的有或无驱动基因改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前期披露了双主要终点中的PFS,两组中位PFS分别为4.4个月对比3.7个月,HR值为0.75,进一步分析显示PFS获益主要由非鳞癌患者驱动。本次WCLC更新了该研究的OS结果,结果显示在ITT人群,中位OS分别为12.9个月和11.8个月,HR值为0.94,P值为0.53。在预先指定的非鳞状亚组中,Dato-DXd治疗患者中位OS数值更长,分别为14.6个月和12.3个月,HR值为0.84。虽然PFS和OS有临床改善,但获益不具突破性,ADC在免疫耐药人群仍需进一步探索。

一项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普那布林和多西他赛在治疗免疫耐药的转移性NSCLC的II期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主要终点ORR为21.1%,DCR为89.5%,中位DoR为11.4个月,中位PFS为8.63个月,安全性可耐受。另外癌症疫苗OSE2101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继发性耐药的HLA-A2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的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正在进行。其他众多新联合研究在两个大会中均显示出积极结果。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免疫耐药的患者,还是要针对其情况,制定综合治疗策略。尽管在面对免疫耐药的挑战时,部分联合疗法研究遭遇挫折,但不断探索的新策略和药物仍为NSCLC患者带来了希望。未来的研究将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期突破耐药局限,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刘安文

教授专访




Q1:您是如何看待近期国际大会上披露的晚期一线III期研究?


刘安文教授今年的WCLC大会最值得关注的研究就是的HARMONi-2研究[4],该研究公布了主要研究终点PFS的结果。在过去的几年里,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一线的标准治疗,HARMONi-2研究是否能打破目前的治疗格局,还需要认真梳理和解读。

从研究设计上来讲,HARMONi-2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三期临床研究,依沃西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的中位PFS 11.1个月vs 5.8个月,TPS 1-49%的、鳞癌(特别是中央型)、脑转移和肝转移等亚组各亚组分析的结果均衡;两组ORR为50% vs 38.5%,不论是PD-L1高表达还是低表达,鳞癌还是腺癌,获益趋势均一致。安全性上来讲,总体上治疗相关毒性事件发生率也翻了一倍(29.4%对15.6%),可能与VEGF相关AE显著增加相关(47.7% vs 21.1% ),但导致停药和死亡的比例更低;发生率≥10%的TRAE中,依沃西单抗组蛋白尿、高血压和的发生率高于帕博利珠单抗组(所有级别和≥3级)。

当然该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在PD-L1表达1-49%的人群中,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方案,在KEYNOTE-042研究PD-L1表达1-49%人群中,OS的HR值为0.92,而KEYNOTE-189研究中PD-L1表达1-49%人群OS的HR 值为0.66。因此化疗的作用在此类人群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次,HARMONi-2入组全都是中国受试者,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弱,需要在非亚裔的人群中开展确证性研究。最后,对于免疫治疗而言,OS还是非常重要的终点,我们仍然需要等待这一结果的出现。总而言之,HARMONi-2研究结果目前并没有全部揭晓,最终仍需要静待OS数据为这项研究一锤定音。

另外,WCLC和ESMO大会上有多项III期研究长期随访结果更新,包括EMPOWER-Lung1研究5年随访结果[1],RATIONALE-307研究4年随访结果[2]和GESTONE-302研究4年随访结果[3]等,这些研究结果也进一步夯实免疫治疗在晚期一线NSCLC的长生存获益。此外,KEYLYNK-006研究[15]的阴性结果证实了在KEYNOTE-189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维持期加奥拉帕利治疗这一治疗探索未能突破KEYNOTE-189设立的标杆地位。


Q2:如何看新靶点药物在SCLC领域中的布局和目前的证据?


刘安文教授SCLC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点,免疫疗法的获益程度似乎低于其他实体瘤,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型化疗药物、双抗、ADC药物的兴起为小细胞肺癌的诊疗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目前靶向DLL3、靶向B7H3是研究热点,其中DLL3靶点发展最为迅速,在SCLC中有多种DLL3靶向疗法正在进行中,包括:DLL3 /CD3靶向T细胞接合器,DLL3 /CD47靶向T细胞接合器,DLL3靶向ADC,DLL3靶向CAR-T疗法等。DLL3/CD3双抗Tarlatamab已经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本次WCLC公布了DeLLphi-301研究[8]长期随访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SCLC患者中,Tarlatamab 10 mg组的中位PFS为4.3个月,中位OS为15.2个月。DeLLphi-303研究[9]的初步结果显示,Tarlatamab联合PD-L1抑制剂在化免联合治疗后的一线维持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疗效。此外,靶向DLL3 T细胞结合剂MK-6070对SCLC包括脑转移患者显示出有希望的早期信号。

本次WCLC也公布了B7-H3 ADC和TROP-2 ADC的相关进展,IDeate-Lung01研究[10]中B7-H3 ADC I-Dxd初步显示出在经治ES-SCLC的活性,TROP-2 ADC SG、SHR-A1921均显示出一定的临床获益,进一步证实了ADC药物在SCLC患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另外,ESMO大会上公布的Ⅱ期CA001-050研究(NCT04701880)的中期分析数据,结果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总之,针对SCLC的药物探索广泛,而DLL3/CD3抗体是目前看来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向:疗效相对显著的同时也是证明T细胞定向策略在人类实体瘤中临床反应的第一个证据。尽管如此,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首先,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其次,OS仍然是临床研究的金标准,治疗获益能否延续到OS的获益仍然需要长期随访;最后,生物标志物(如 DLL3 表达)是否有助于预测疗效也是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专家简介
图片1(1).png

杨农 教授

  •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导

  • 海南热带肿瘤研究所、海南省肿瘤医院、海南成美医院长聘专家

  • 2017-2023七届全国“年度好大夫”

  • 第六届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及肿瘤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研发专委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委会常委、肺癌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 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临床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 肺癌精准诊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 湖南省呼吸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640.png

刘安文 教授

  • 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综合诊治中心主任

  • 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教研室主任

  • 江西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 江西省医学会第五届肿瘤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江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重点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参考文献:

1. S. Kilickap, et al. 2024 WCLC OA11.06.

2. Z. Wang , et al. 2024 ESMO 1323P

3. C. Zhou, et al. 2024 ESMO 1318P

4. C. Zhou,et,al.2024 WCLC PL02.04

5. Q. Zhou.,et,al.2024 WCLC OA06.03

6. B. Besse,et,al.2024 WCLC OA08.05

7. M.C. Garassino,et,al.2024 WCLC OA08.06

8. J. Sands, et,al.2024 WCLC OA10.03

9. S. Lau, et,al.2024 WCLC OA10.04

10. N.M. Midde, et,al.2024 WCLC P1.13A.12

11. MJ. Ahn, et al. 2023 ESMO: LBA12.

12. Jacob Sands, et al.2024 WCLC.OA08.03.

13. Yan Xu,et,al.2024 ESMO.1330P

14. S.V. LIU,et,al. 2024 WCLC.P4.11.D12

15. J. Gray,et,al. 2024 WCLC.MA11.07


声明:

本资讯由默沙东医学团队支持,旨在用于医学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请勿随意转发或转载。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建议。医学专业人士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默沙东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文字审批编号:MI-PD1-6569-CN

有效期:9/28/2025

视频审批编号:MI-PD1-6570-CN

有效期:9/28/202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