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CMT)联合举办的第8届“CSCO-CMT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评选”活动正式开始啦!
不同于往年,本次候选研究不仅包括2019年已发表在国际期刊的22项临床研究,更有7项发表在国内优质期刊的临床研究,我们将采用评委组专家打分和网络读者投票的联合评分模式,选出前十项研究,成为2019 CSCO-CMT中国临床肿瘤学十大年度进展。最终评选结果将于2020年1月2日在“壹生”APP、“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公众号和报纸同步公布!
请结合研究的创新程度、能否改变临床实践、中国患者可及性和国际影响力四方面综合评估,选出你心中的“十大”。
投票链接点击→【2019 CSCO-CMT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评选】
研究22-28简介:
研究二十二: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型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讯作者: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潘宏铭
研究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2) : 152-153
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大约30%左右的肺癌患者诊断时已是高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的出现给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EGFR突变类型分为多种,其中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点突变最常见。有研究显示,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点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的预后不同。但是针对高龄肺癌患者的此类研究较少。埃克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以EGFR激酶为靶标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埃克替尼治疗高龄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二十三: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多药耐药蛋白表达的变化
通讯作者:贵州省人民医院 易韦
研究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2) : 118-123
200例患者按新辅助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进行新辅助化疗,试验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给予金龙胶囊口服。结果显示,试验组83例有效,有效率为83.0%,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试验组3~4级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和脱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P-gp、GST-π和TopoⅡ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65/100)、61.0%(61/100)和69.0%(69/100),化疗后分别为80.6%(75/93)、78.5%(73/93)和37.6%(35/93),P-gp和GST-π表达阳性率化疗后均明显高于化疗前(均P<0.05),TopoⅡα表达阳性率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后P-gp和GST-π表达强度增高,TopoⅡα的表达强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化疗前P-gp、GST-π和TopoⅡ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0%(62/100)、63.0%(63/100)和69.0%(69/100),化疗后分别为68.2%(60/88)、67.0%(59/88)和63.6%(56/88),试验组患者化疗前后P-gp、GST-π和TopoⅡα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金龙胶囊可抑制乳腺癌的多药耐药,能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研究二十四:骨与软组织肉瘤伴肺转移患者应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
通讯作者: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张晓晶
研究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4) : 309-314
研究收集了33例骨与软组织肉瘤伴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骨肉瘤患者接受甲氨蝶呤、阿霉素、顺铂和异环磷酰胺序贯方案,软组织肉瘤接受阿霉素+异环磷酰胺联合方案。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阿帕替尼组)18例,常规化疗治疗的患者(常规治疗组)15例。研究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变化、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前,阿帕替尼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肺部转移灶最大直径分别为(4.46±1.70)cm和(4.53±2.0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肺部转移灶最大直径分别为(1.46±1.39)cm和(3.02±1.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接受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原发灶最大直径缩小的中位数分别为0.31 cm和0.12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接受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肺部转移灶最大直径缩小的中位数分别为0.59 cm和0.18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33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9.4个月。阿帕替尼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9.6个月和8.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阿帕替尼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对于化疗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反应和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阿帕替尼可在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可控的情况下,有效缩小骨与软组织肉瘤伴肺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体积,药物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显著。
研究二十五:高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剂量密集辅助化疗的耐受性分析
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青
研究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5) : 368-372
370例高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EC-T)剂量密集辅助化疗,同时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回顾性分析化疗延迟、药物减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70例患者均完成8个周期化疗。50例患者发生化疗延迟,90例患者发生药物减量。Ⅲ-Ⅳ级不良反应中,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1%,胃肠反应发生率为4.1%,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6.3%,脱发发生率为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表阿霉素的剂量等级是综合毒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68,P=0.046;OR=1.244,P=0.036)。在预防性使用G-CSF的情况下,不同表阿霉素剂量等级患者,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低、肝功能异常、胃肠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延迟和药物减量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14和0.282)。中国高危乳腺癌患者行EC-T剂量密集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在预防性使用G-CSF支持下,表阿霉素的剂量等级升高并不是该方案的治疗限制因素,85-90 mg/m2表阿霉素是中国乳腺癌患者可以耐受的适宜剂量。
研究二十六: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同步周方案化疗的耐受性研究
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肖泽芬
研究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6) : 415-420
探讨ⅡB-ⅣA期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同步每周方案化疗的耐受性和疗效。研究者收集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5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结果125例患者中,完成≥50 Gy放疗者122例(97.6%),完成1-4次每周方案化疗者73例(58.4%),完成≥5次每周方案化疗者52例(41.6%)。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4个月,失访8例。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4.4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6%和57.0%。全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59.1个月,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2%和54.3%。全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急性反应以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皮炎为主,且主要为1-2级反应。125例患者中,复发转移59例,其中单纯局部区域复发23例,单纯血行转移26例,局部区域复发伴血行转移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次数与患者的生存有关(P=0.006),但是对化疗次数进行组合后显示,化疗次数≥5个与化疗次数1-4个对患者的生存没有影响(P=0.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化疗次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0)。ⅡB-ⅣA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放疗同步每周方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降低复发率,4级毒性反应低,但化疗的完成率较低,有待改善放化疗同步方案以提高完成率,并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来验证。
研究二十七: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 赵鸿鹰
研究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10) : 775-781
研究探讨了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驱动基因阴性、未经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标准方案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标准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0.0%和46.9%,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6.7%和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6.4和4.9个月(P=0.004),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1.3和9.2个月(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01);体能状态评分、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46.7%和53.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8/30),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骨髓抑制;对照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5/32),均为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为(169.3±10.1)pg/ml,低于对照组[(211.8±1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性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和OS,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研究二十八: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含铂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罕见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
通讯作者: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 王慧娟
研究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10) : 783-791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和含铂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罕见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EGFR基因检测的4 276例晚期(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99例EGFR罕见突变患者的组织样本,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一线治疗效果、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的治疗情况和预后。分析EGFR常见突变和罕见突变患者的预后。结果显示,EGFR-TKIs和含铂化疗一线治疗EGFR罕见突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3.0%和2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5%和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2和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3和2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和吸烟史为影响EGFR罕见突变肺腺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对于EGFR罕见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使用第一代EGFR-TKIs与含铂化疗比较,可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但一线含铂化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投票链接点击→【2019 CSCO-CMT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评选】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