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脑梗死影像诊断,需要掌握!

2021-04-08作者:论坛报沐雨美图
脑血管病非原创

脑梗死是由于供血障碍所致缺血性脑坏死。常见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引起的血栓形成。


少见原因有颅内感染、糖尿病、胶原病、血液病和过敏性疾病等。


  • 缺血性脑梗死:脑内大或中等管径动脉狭窄、闭塞,致病变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坏死。

  • 出血性脑梗死: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灌注,血液外溢,造成梗死区出血。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

  • 腔隙性脑梗死:脑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较小面积的缺血坏死,多见于基底节区、丘脑区,其次为脑干、小脑。


  • 超急性期:6h之内

  • 急  性  期:6~72h

  • 亚急性期:3~10d

  • 慢性早期:11d~1m

  • 慢性晚期:1m以上


CT表现

(1)发病24小时内CT扫描可阴性,以后出现边缘模糊稍低密度区,与闭塞的血管供血区相一致(楔形或扇形);

(2)一周内密度更低,占位明显;

(3)两、三周中心坏死,血管增生,占位减轻;模糊效应,增强扫描见脑回状强化。

(4)数周、数月囊性软化灶伴有脑萎缩。


MRI表现

  • 超急性期(0~6 h) 发病2 h,T2WI可呈高信号,部分病例30 min便可显示。

  • 急性期(6~72 h) 梗死区水肿发展,T1,T2值进一步延长。

  • 亚急性期(3~10 d) 3 d后水肿最重,占位明显,梗死范围仍增大,脑回状强化明显。以上三期DWI均为高信号

  • 慢性早期(11~30 d) 坏死组织被清除,水肿渐消退,梗死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仍呈脑回状强化,可出现坏死囊变,易出现梗死后出血。

  • 慢性晚期(>30 d)梗死范围小、治疗及时,仅有局部脑萎缩。梗死区明显的胶质增生,引起脑萎缩、囊性脑软化灶。  

脑回样强化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