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分享
夏文翰 教授
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西省第十五批卫生人才服务团成员
江西省抗疫医疗队队员
江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委
江西省保健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教学秘书
基本情况
男性,34岁。2022年12月24日无诱因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6°C,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恢复正常。出现胸闷症状,活动后为主,休息时可有所缓解,无心悸心慌、无胸痛咯血、无腹痛腹泻等不适。当地医院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感染灶,住院予以阿兹夫定抗病毒、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头孢曲松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自觉胸闷症状较前加重,鼻导管给氧下血氧饱和度波动于70%-80%之间,复查肺部CT可见双肺大片胸膜下间质性改变,考虑病毒性肺炎,进一步入院治疗。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
辅助检查
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14.1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92%,淋巴细胞百分数 4.9%,血红蛋白 93 g/L,血小板计数 132×109/L。
血生化:白蛋白 24 g/L,ALT 221 IU/L,SCR 78 umol/L(CCR 67.1 ml/min),PCT 0.18 ng/ml。
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血气分析:酸碱度 7.42,PC02 41 mmHg,PO2 61 mmHg。
影像学检查:两肺感染,病毒肺可能。
图1 入院影像学检查
治疗经过
呼吸科入院,予莫西沙星抗感染。
1月1日 改为厄他培南,奈马特韦片抗病毒;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 qd,人免疫球蛋白PH4,托珠单抗使用1次,那曲肝素钙抗凝,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持续加重,氧合指数持续下降(OI 50 mmHg)。
1月8日 无创呼吸机改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A/C-PC FIO2 80%,P 18 cmH20,PEEP 12 cmH20),氧合难以维持,仍有发热,去甲肾上腺素1.0 ug/kg/min维持血压。
1月10日 转入ICU,予抗凝预防血栓治疗;持续行间断俯卧位治疗(16h/d);严格气道管理及护理治疗;ECMO有创呼吸支持治疗;HA380血液灌流减轻炎症风暴;白蛋白泵入,增加胶体渗透压、减轻水肿;严格容量管理、保护重要器官灌注;维持血压等治疗。因患者在呼吸科已足疗程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及激素,故转科后未再使用。予白蛋白20 g Qd 静脉泵入+呋塞米静推针对低蛋白血症处理。肺泡灌洗液NGS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图2 胸部CT(1-11)
1月13日 痰培养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调整为多黏菌素B 75万单位静滴/25万单位雾化 q12h+美罗培南1000mg q8h+利奈唑胺600mg q12h抗感染治疗。
图3 痰培养(1-13)
(治疗前)
(治疗后)
图4 治疗20天前后对比
图5 胸部CT(2-6)
2月13日 痰培养报告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考虑美罗培南敏感,但未调整抗生素用法。
2月16日 复查胸部CT示肺部感染持续好转。
图6 胸部CT(2-16)
2月23日 痰培养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及多黏菌素B都耐药,因此调整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2.5 g q8h(维持2h)。
3月8日 转出ICU,回当地医院康复治疗。
图7 胸部CT(3-7)
10月1日 患者正常生活。
病例点评
杨春丽 教授
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会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重症医学会分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江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
危重患者的管理涵盖多个方面,诸如容量管理、抗生素应用、呼吸机参数调整、俯卧位通气、营养支持以及抗凝治疗等。重症医生须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追求精准治疗,进而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该患者入科时已呈现休克症状,可能系混合感染所致。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指南推荐先进行液体复苏,而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目标是确保组织灌注,纠正休克状态。液体复苏时,晶体液为首选。若患者已全身水肿,或需考虑使用白蛋白等胶体。对于ARDS患者而言,期望在液体管理过程中减少体内水分潴留,以减轻肺间质水肿,故在液体复苏与氧合之间需要寻求一种平衡。
专家共识推荐,在ARDS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情况下,使用人血白蛋白溶液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1]。白蛋白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生理角色,包括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结合与转运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抗氧化、抗血栓/抗凝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和抗炎症作用[2,3]。临床研究表明,对于ARDS患者,尤其是伴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和液体平衡。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是ICU患者发生ARDS的显著危险因素[4]。因此,纠正急性肺损伤/ARDS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5]。故对于该患者,先选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因其含钠量低、液体总量少,且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将组织间隙的水“拉”回血管内。此外,患者在疫情期间接受治疗,除需遵循指南外,个体化治疗同样至关重要。故液体复苏所使用液体种类、剂量、升压药选择及开始复苏时间等,都需进行个体化考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危重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心理干预也极为重要。若镇静镇痛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早期的心理干预对患者有益,特别是在患者逐渐恢复,镇静镇痛药物逐渐减少之时,亲人的陪伴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早期康复治疗也十分关键,有助于肺部的重新扩张以及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而营养治疗和抗凝治疗也同样不可或缺。故危重患者治疗涉及众多方面,每一个细节都举足轻重。只有把握好治疗各个阶段的每一个细节,患者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成功治愈。
参考文献:
1. Chin Med J (Engl). 2021 Jul 20;134 (14):1639-1654.
2. Martin GS et al. Crit Care Med 2005;33(8):1681–7.
3. Uhlig C, et al. Crit Care 2014;18:R10.
4. Xie J,et al. J Thorac Dis. 2018 Oct;10(10):5764-5773.
5. Martin GS, et.al, Crit Care Med 2005;33(8):1681-8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