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消化读图】梗阻性黄疸,竟是结核惹的祸?

2024-10-1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胰周结核导致梗阻性黄疸1例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严雪敏 赖雅敏 杨爱明 陆星华


病例简介


现病史 患者男性,44岁,于2012年9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中上腹部隐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伴后腰背部放射,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否认饥饿痛、夜间痛、呕吐、腹泻、黑便等消化道症状。2天后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便色变浅。外院B超发现胰头占位。


既往史 患者20年前患结核病,已治愈。


诊断过程 2012年9月20日我院查血常规正常;血清总胆红素(TBIL)127.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3.5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9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19 U/L,碱性磷酸酶(ALP)420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645 U/L,乳酸脱氢酶(LDH)394 U/L,糖原蛋白(CA)199、CA242正常。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抗原A斑点数336,抗原B斑点数172。


腹部增强CT+胰腺薄层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显示,胰头钩突部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性大;病灶与十二指肠降段、胰十二指肠动脉及下腔静脉位置关系密切;门脉主干近端及肠系膜上静脉根部管腔变窄(图1)。


image.png

图1 腹部增强CT显示,胰头钩突部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显示,胰腺头部及钩突部代谢异常增高占位病变,大小3.6cm×4.9cm×4.3cm,标准化摄取值(SUV)平均4.5,最高14.1,不除外恶性病变。胰周、腹膜后及肠系膜上数个代谢稍增高淋巴结(图2)。


image.png

图2 PET/CT胰腺头部及钩突部代谢异常增高占位病变


2012年9月26日患者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术(EST)+胆道支架置入术,术中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长约3cm线样狭窄(图3),胆管腔内超声(IDUS)见狭窄处胆总管壁明显增厚,末端低回声光团,大小约8.6mm×3.4mm(图4),胰管未显影。


image.png

图3 ERCP提示胆总管下段长约3cm线样狭窄


image.png

图4 IDUS见狭窄处胆总管壁明显增厚,末端低回声光团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显示,胰腺头体尾及胰管无明显异常;胆总管下段壁增厚,周围可见低回声占位,大小约1.2cm×1.0cm;胰周一低回声占位,大小约2.4cm×1.8cm,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超声引导下穿刺,可见豆腐渣样物。


病理显示,胰头穿刺涂片及胆总管穿刺涂片均未见瘤细胞。结合患者PPD和T-SPOT.TB阳性,考虑为腹腔淋巴结核(胰头后方占位)。


治疗及预后  予异烟肼0.3g,qd,利福喷汀0.45g,每周2次,吡嗪酰胺0.5g,tid,乙胺丁醇0.75g,qd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患者1年后复查CA199,检查结果正常。腹部增强CT+胰腺薄扫+三维重建显示,胰腺钩突部下方混杂密度病变,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图5)。


image.png

图5 治疗1年后胰腺钩突部混杂密度占位明显缩小


专家点评


胰腺结核发病率低,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病变位于胰头钩突部,为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


由于患者病因不明,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除外癌变;再结合PPD、T-SPOT.TB 阳性,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复查时患者病变明显缩小,疗效显著。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