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成都站圆满召开
2024年5月11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师说-感染药师沙龙"项目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作为感染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临床药学、感染等多学科专家,通过前沿学术报告、多学科诊疗案例解析及规范化用药路径研讨等形式,为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构建科学抗感染防线提供新思路。
会议致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宗志勇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会议伊始,宗志勇教授、杨勇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在致辞中,宗志勇教授表示大家积极参与此次感染药师沙龙,着实辛苦,深感荣幸与欣喜。此次成都站活动,作为全国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搭建起了沟通与分享的宝贵平台,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交流,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杨勇教授也对该项目予以了极高评价。他强调,在当下,药师借助循证药学、循证医学以及微生物思维等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智能支撑,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同时,他满怀期待,盼望往后能拥有更多交流与携手合作的契机,以此凝聚力量,共同助力药师队伍朝着更高水平迈进,实现全方位的成长与显著进步。
主题授课
杨帆教授-《对感染药师的建议与期待》
我国临床药师体系虽起步于近十几年,但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感染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方面贡献卓越。不过,年轻的临床药师队伍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部分培训基地缺乏有效的临床指导,致使药师实践机会不足。同时,药师群体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些过度依赖权威,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独立判断;另一些因行政赋予的权力而自我定位偏差,将自己视为裁判而非诊疗团队的核心成员,且在沟通技巧上有所欠缺。临床药师应致力于充实知识,涵盖微生物学、标本处理、检测方法等多个领域,塑造完善的临床思维,精准把握感染诊断要点。
王玥媛教授-《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例讨论》
该病例讨论聚焦一位78岁反复发热6月余的女性患者。患者有骨折手术、输血、冠心病支架置入等病史,因发热待诊入院。入院后完善多项检查,全院会诊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但未明确感染灶。经过多次会诊及检查,最终确定左大腿骨折处感染可能性大,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致病可能性高,采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出院。此病例体现了不明原因发热诊断的复杂性,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精准诊断和合理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医生应对类似复杂病例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也彰显了规范诊疗流程对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意义。
曲俊彦教授-【默沙东专题会】:厄他培南在遏制医院细菌耐药发展中的潜在价值
在多重耐药菌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义重大。该幻灯片聚焦厄他培南,深入探讨其在遏制医院细菌耐药发展中的价值。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多样,厄他培南属于第 Ⅰ类,有着独特的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中国面临着产 ESBL肠杆菌科细菌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流行等耐药问题。研究表明,厄他培南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不仅自身耐药风险低,还能降低耐三代头孢菌素肠杆菌和产 ESBLs肠杆菌的检出率,改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因此,对于非发酵菌感染风险较低的患者,选用厄他培南有助于延缓耐药,这对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思维碰撞
主题授课后,王述蓉教授、肖桂荣教授、黄亮教授、郭柳青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表示,在医疗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临床药师的工作面临诸多复杂且实际的问题。例如在 MSA 感染治疗方面,虽有理论上更优的用药选择,如头孢唑啉,但实际临床应用却困难重重。有药师分享了成功沟通案例,也提到因上级医院用药不规范、DRG 或 DIP 付费因素导致患者下转后病情反复,后续治疗中使用万古霉素又出现粒细胞减少等情况,这让从经验治疗转向目标治疗充满困惑,凸显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沟通协作的重要性。
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还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在药师管理、药学服务和药学科研之间寻求平衡。同时,抗菌药物管理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问题不仅棘手,还与其他众多指标相互牵扯,这要求药师深入思考如何推进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沟通显得尤为关键。无论是药师与医生之间,还是在药学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充分且有效的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其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临床科研也是提升医疗水平的重要方向,应避免过度追求基础科研,注重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挖掘临床科研的价值,以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更好地服务患者。
主题授课后,周毅武教授、喻华教授、范开华教授、杨思芸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表示,在诊疗过程中,陆续进行多次会诊。会诊意见认为骨折部位感染可能性大,建议穿刺检查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依据检查结果及指南,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感染指标好转,后续改为口服利奈唑胺并出院随访。
此次病例讨论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病症诊疗中的关键作用。各学科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病情,为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全面思路。同时,依据国内外权威指南选择治疗方案,保证了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为今后类似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强调了精准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
结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会议进入尾声。期待随着项目的继续开展,增加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贡献更多力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