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成都站圆满召开

2024-05-12作者:论坛报李一婷资讯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成都站圆满召开

 

   2024年5月11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师说-感染药师沙龙"项目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作为感染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临床药学、感染等多学科专家,通过前沿学术报告、多学科诊疗案例解析及规范化用药路径研讨等形式,为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构建科学抗感染防线提供新思路。

会议致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宗志勇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会议伊始,宗志勇教授、杨勇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在致辞中,宗志勇教授表示大家积极参与此次感染药师沙龙,着实辛苦,深感荣幸与欣喜。此次成都站活动,作为全国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搭建起了沟通与分享的宝贵平台,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交流,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杨勇教授也对该项目予以了极高评价。他强调,在当下,药师借助循证药学、循证医学以及微生物思维等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智能支撑,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同时,他满怀期待,盼望往后能拥有更多交流与携手合作的契机,以此凝聚力量,共同助力药师队伍朝着更高水平迈进,实现全方位的成长与显著进步。

主题授课


杨帆教授-《对感染药师的建议与期待》

我国临床药师体系虽起步于近十几年,但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感染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方面贡献卓越。不过,年轻的临床药师队伍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部分培训基地缺乏有效的临床指导,致使药师实践机会不足。同时,药师群体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些过度依赖权威,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独立判断;另一些因行政赋予的权力而自我定位偏差,将自己视为裁判而非诊疗团队的核心成员,且在沟通技巧上有所欠缺。临床药师应致力于充实知识,涵盖微生物学、标本处理、检测方法等多个领域,塑造完善的临床思维,精准把握感染诊断要点。

 

王玥媛教授-《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例讨论》

该病例讨论聚焦一位78岁反复发热6月余的女性患者。患者有骨折手术、输血、冠心病支架置入等病史,因发热待诊入院。入院后完善多项检查,全院会诊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但未明确感染灶。经过多次会诊及检查,最终确定左大腿骨折处感染可能性大,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致病可能性高,采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出院。此病例体现了不明原因发热诊断的复杂性,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精准诊断和合理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医生应对类似复杂病例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也彰显了规范诊疗流程对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意义。


曲俊彦教授-【默沙东专题会】:厄他培南在遏制医院细菌耐药发展中的潜在价值

在多重耐药菌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义重大。该幻灯片聚焦厄他培南,深入探讨其在遏制医院细菌耐药发展中的价值。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多样,厄他培南属于第 Ⅰ类,有着独特的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中国面临着产 ESBL肠杆菌科细菌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流行等耐药问题。研究表明,厄他培南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不仅自身耐药风险低,还能降低耐三代头孢菌素肠杆菌和产 ESBLs肠杆菌的检出率,改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因此,对于非发酵菌感染风险较低的患者,选用厄他培南有助于延缓耐药,这对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思维碰撞

主题授课后,王述蓉教授、肖桂荣教授、黄亮教授、郭柳青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表示,在医疗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临床药师的工作面临诸多复杂且实际的问题。例如在 MSA 感染治疗方面,虽有理论上更优的用药选择,如头孢唑啉,但实际临床应用却困难重重。有药师分享了成功沟通案例,也提到因上级医院用药不规范、DRG 或 DIP 付费因素导致患者下转后病情反复,后续治疗中使用万古霉素又出现粒细胞减少等情况,这让从经验治疗转向目标治疗充满困惑,凸显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沟通协作的重要性。


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还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在药师管理、药学服务和药学科研之间寻求平衡。同时,抗菌药物管理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问题不仅棘手,还与其他众多指标相互牵扯,这要求药师深入思考如何推进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沟通显得尤为关键。无论是药师与医生之间,还是在药学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充分且有效的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其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临床科研也是提升医疗水平的重要方向,应避免过度追求基础科研,注重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挖掘临床科研的价值,以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更好地服务患者。

 

主题授课后,周毅武教授、喻华教授、范开华教授、杨思芸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表示,在诊疗过程中,陆续进行多次会诊。会诊意见认为骨折部位感染可能性大,建议穿刺检查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依据检查结果及指南,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感染指标好转,后续改为口服利奈唑胺并出院随访。


此次病例讨论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病症诊疗中的关键作用。各学科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病情,为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全面思路。同时,依据国内外权威指南选择治疗方案,保证了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为今后类似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强调了精准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


结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会议进入尾声。期待随着项目的继续开展,增加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贡献更多力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