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创伤弧菌感染主要表现有三种临床亚型,包括原发性脓毒症(43.1%)、创伤感染(45.9%)和胃肠炎(5%)。
原发性脓毒症:常见于生食牡蛎等贝壳类海鲜后,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入血,暴发脓毒症。主要表现包括急起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明显的皮损往往从下肢远端开始,包括斑丘疹、荨麻疹、多行性红斑和蜂窝组织炎,伴张力性水疱并迅速转为典型的紫色血性大疱,快速进展,数小时内可累及整个下肢,甚至躯干。迅速恶化的全身状态和局部典型的血性大疱样皮损是诊断原发性脓毒症的重要线索。原发性脓毒症患者多于48 h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50%。
创伤感染:往往是由于身体原有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海生动物刺伤而感染,表现为肢体局部的皮肤、肌肉坏死等,亦可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危及生命,需要截肢。多见于渔业加工人员,偶有文身者接触海水后发病。
胃肠炎: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轻,一般无需住院。
此外,还有些罕见病例报道:创伤弧菌性肺炎、扁桃体炎、脑膜炎、子宫内膜炎、骨髓炎、心瓣膜炎等。
(1)血液检查:血小板可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明显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及肝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酸激酶(CK)可明显升高,其升高的水平能反映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AT Ⅲ活性水平与多脏器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LRINEC评分(laboratory risk indicator for necrotizing fasc Ⅱ tis score,见表 1)≥6常提示可能存在坏死性筋膜炎,但该标准用于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坏死性筋膜炎的鉴别诊断敏感性低。
(2)病原学检查:血液、渗出液、水疱液、脑脊液等培养均可分离出创伤弧菌,是临床确诊的金标准。应用抗菌药物后,血液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而组织或血疱液培养阳性率仍较高。对于培养基的改进(如创伤弧菌X-gal培养基)可以明显提高创伤弧菌的培养特异性及检出率。创伤弧菌增菌液可以将创伤弧菌检出时间缩短到6 h内,高特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基于PCR的创伤弧菌检测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经建立海产品创伤弧菌PCR筛查的标准方法,与传统培养的方法比较,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快速高效。该技术在临床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检测方案仍需统一。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判断病灶局部及重要脏器的受累情况。
重症患者肺部X线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可表现为双肺渗出性改变;
超声常见慢性肝病表现、脾肿大,部分患者可见腹水。
患肢超声可见炎性暗区,CT可见软组织肿胀,少数病例可见皮下积气。超声及CT对坏死性筋膜炎诊断缺乏特异性。MRI检测在脂肪抑制T2加权见深筋膜增厚(> 3 mm)是诊断坏死性筋膜炎的重要标志。
引用:洪广亮, 卢才教, 赵光举, 郭海雷, 陈隆望, 李萌芳, 吴斌, 卢中秋. 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2018).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6): 594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