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CT是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缩写,是一种无创的医疗检查,使用专门的X线设备生成断层图像,可详细展示物体内部如人体器官、骨骼、软组织和血管的结构。每张断层图像代表被扫描物体的一个切面。
平扫CT的用途,主要集中在粗筛“有无”病灶,如果平扫CT显示不清,或不能确定病灶的性质,需要更进一步的观察病灶,则需要增强CT。
为了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信息,增加与组织的对比,我们需要注入CT对比剂,而注射对比剂的CT检查就叫增强CT。
如果把平扫CT看作 “透视眼” ,那么增强CT就是 “放大镜” :对比剂在CT图像上呈白色,其他大部分人体组织多呈不同程度灰色,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之后,对比剂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病灶的血管并流出分布到病灶中。我们在注射对比剂的同时进行CT扫描,就可以通过观察病变中对比剂的分布,观察病变中血液循环的改变。
同时通过对比剂分布的不同,增加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 “色差” ,清晰地显示病灶性质和范围,提供更丰富的病灶信息。
既然增强CT那么有用,是不是可以在人群筛查中直接做增强呢?
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没有必要筛查就使用增强CT。正如之前提到的,一些普通的病灶,在平扫上也会有“蛛丝马迹”。通常,在平扫发现有可疑病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强检查。如无异常病灶,则不需要再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二,增强CT需要静脉注射对比剂。在少数情况下,患者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皮疹、呕吐、眩晕、气短等,绝大部分这种不良反应为轻度,且会在短期内自行消退,不需要太过担心。但是罕见情况下,易感人群也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同时,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CT也需要慎重选择、避免对比剂的注射引起进一步肾功能的损伤。
因此,对于大规模筛查这种方式来说,考虑到群体安全性,目前尚不推荐“一步到位,用增强CT进行检查”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基于如下缘由考虑增强CT检查:
平扫发现了病变,尤其是占位性病变,难以明确病灶性质。很多占位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放射科医生可通过相关的征象做出初步的定性诊断。
临床怀疑有病变,但是平扫没有发现,可使用增强CT增加等密度病灶或小病灶的检出率。增强CT中使用的对比剂可以使病灶与周围正常结构之间的 “色差” 增大,从而发现一些平扫CT遗漏的病灶。
已经确认了是恶性肿瘤要进行分期分级,更准确的判断病变范围。以肝癌为例,指南推荐使用增强CT检查进行无创、精准的诊断及分期。
术前评估:增强CT可为手术方式的规划提供参考信息,显示病变与重要血管之间的关系,确定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和术式;也可结合灌注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内部血供。
治疗随访:在放化疗的病人在治疗前后皆应进行增强CT检查,根据专门的评估标准,观察病灶形态、大小、血流的变化以评估疗效;对于手术治疗的病人来说,增强CT也可用于发现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转移。
对比剂是否有害?
会在体内残留多久?
对比剂只是一种药物,和任何药物一样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有副作用不代表不安全。
目前CT使用的对比剂最主要成分是碘,为非离子型碘剂,安全性较前已大大提高。但确实有少数人因用药、基础疾病等原因,在使用碘对比剂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程度上有轻、中、重之分。
最常见的是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荨麻疹、恶心、呕吐、出冷汗等,一般可不治而愈,无后遗症。有极少数会出现重度不良反应:低血压性休克、呼吸停止心搏骤停等,CT检查室内都配备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抢救措施。
此外,有时因血管弹性差的原因(如患者年龄大、长期输液、血管受损)也会有注射对比剂后皮肤肿胀的情况发生,大部分为轻微损伤,应找专业医护人员查看处理。
对比剂在体内经过循环后,主要经肾脏排出体外。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给药4小时后,碘对比剂的排泄率达到75%;给药24小时,排泄率达到98%。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