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李俊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病例简介
主诉:14岁男孩,因“间断发热10余年,再发1天”就诊。
现病史:患者10余年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发热,每年发作2~4次,每次持续约30天,以春天、夏天多见。体温最高41.2℃,多为晚上、凌晨发热,伴全身红色皮疹,伴明显畏寒、寒战、关节痛、肌肉痛。发热持续3~4小时,不用退热药物,大汗后体温能自行下降至正常。无腹痛、胸痛。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发病间期无不适。
家族史:爷爷和父亲有类似症状,自记事起即有间断发热,未经特殊诊疗仍正常生活。
查体:T 38.6 ℃,心率 90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BP 110/70 mmHg。躯干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脊柱四肢查体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白细胞16.8×109/L,中性粒细胞89.6%,血红蛋白147 g/L,血小板302×109/L;血涂片杆状核细胞29%,分叶核细胞62%,淋巴细胞8%,单核细胞1% ;尿常规正常;C反应蛋白136 mg/L(0~8 mg/L);红细胞沉降率13 mm/h(0~15 mm/h) ;乳酸脱氢酶正常;血清铁蛋白358.1 μg/L(23.9~336.2 μg/L);降钙素原正常;抗链O、类风湿因子、IgG、IgA、IgM 正常,自身抗体谱阴性;疟原虫涂片、抗原检测阴性,布氏杆菌虎红试验阴性,莱姆病IgG抗体阴性,风疹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IgM 抗体均阴性;腹部超声及胸片正常。
鉴别诊断:
该患者幼年即发病,病程长,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肌痛、关节痛、皮疹。发作时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升高,每次发作热程长,可自发缓解,有家族史。缺乏感染灶,病原学检查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且一般状况良好,感染性疾病无证据。
患者以发热和系统性炎症为主要表现,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是重要的鉴别点。周期性发热,炎症指标异常,经过充分排除诊断,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应考虑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可能。
进一步检查:进行自身炎症基因检测,TNFRSF1A序列变异,位于外显子2:Lc.172T>TC,p.Cys58Cys/Arg。其爷爷和父亲也检测到同一突变。根据 TRAPS 临床诊断评分(热程> 6 d,19 分 ;迁徙性皮疹,18分;肌痛,6分 ;亲属受累,7分 ;无呕吐,14分 ;无阿弗他溃疡,15分),远高于诊断界值43分。
治疗:加用塞来昔布200 mg/次、每日2次治疗。口服一周,患者发热及全身痛症状消失,停药。随访期间患者仍间断发热,每年2~4次,症状同前,发作初期即加用塞来昔布,用药约1周,症状消失停药。
自身炎症性疾病
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它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医学领域。既往医学界一直认为,一切炎症都是有病因的,如感染、创伤、自身免疫、过敏、肿瘤等。而认为炎症可由自身基因变异所引起,确实是一个新观念。很多原因不明的发热以及从前认为是原因不明的炎症疾病,都应该考虑有没有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可能。
定义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由于固有免疫失调节,导致促炎细胞因子(主要是白介素-1超家族,如IL-1、IL-1β)表达或清除异常,临床上以明显的全身和(或)局部炎症反应为特征而缺乏高滴度自身抗体的疾病。
临床表现
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关节炎、浆膜炎、眼部病变为突出症状,可以影响多器官系统。急性炎症反应物(如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是其特征。
鉴别
本组疾病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区别在于未检测到特殊抗原、高滴度自身抗体或特异性T淋巴异常活化。自身炎症性疾病是少见病,但并非罕见。对发热(周期性发热或长期发热),炎症指标异常,经过充分排除诊断,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患者,应考虑此疾病可能。
分类
目前自身炎症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单基因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和多基因多因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
单基因突变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包括家族性地中海热(FMF,突变基因是MEFV)、高IgD伴周期热综合征(HIDS,突变基因是MVK)、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发热综合征(TRAPS,突变基因TNFRSF1A)、Cryopyrin相关周期热综合征(CAPS,突变基因是CIASl/NALP3)、儿童肉芽肿性关节炎(BS,突变基因是NOD2/CARD15);化脓性无菌性关节炎伴坏死性脓皮病和痤疮综合征(PAPAs,突变基因是CD2BP1/PSTPIP1)等。
多基因多因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包括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PFAPA)、贝赫切特病、成人Still病、克罗恩病、痛风、全身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APHO综合征等等。
儿童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各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通过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临床评分系统、再结合基因检测,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成人如果有类似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炎症基因异常,则容易做出诊断。但是大部分成人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大部分成年病人都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单靠炎症基因变异是不可能诊断的,因为正常人也可能有该基因的异常,需要找寻另外的诊断指标。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症因子(IL-1β、IL-2R、IL-6、IL-8、IL-10、IL-18等)和(或)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铁蛋白)阳性,抗炎药物(IL-1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有持续疗效可作为诊断参考。
点击图片↑↑,累计打卡有福利
(本文转载须申请授权,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课后讨论
成年人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断难点在哪?
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思考。本次活动期间,将不定期抽取优秀评论者给予惊喜礼物~)
明日预告
侯凤琴教授:发热待查什么时候使用抗菌药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