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翁习生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9%,女性为32.1%。年龄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32.0%,其中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为10.7%。据此估算,目前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寂静的疾病”,其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无明显症状,很多中老年患者,直到发生了脊柱或髋部骨折,才察觉到患有骨质疏松症。
哪些症状能够预警骨质疏松症?
身高缩短和驼背,夜里睡觉腰背酸痛、行走困难腿抽筋,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这些均提示中老年人群已存在骨质疏松症。
如果父母曾患有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骨质的老化,这些人群会比正常人群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
平常很少进行身体活动的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曾经发生过骨折,特别是脊柱或髋部骨折,更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如何判断是否罹患骨质疏松症?
图片来源:协和医学杂志
5个问题,如有一项为“是”,即提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骨密度检测,如果结果正常,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延缓骨质流失。
合理膳食:增加蛋白及蔬菜水果的摄入,包括鱼虾、坚果类、奶制品、豆制品等;保持充足光照。
合理运动:包括负重、抗阻运动、肌肉力量锻炼和平衡训练等,推荐游泳、散步、慢跑、骑单车、跳舞等中强度有氧运动以及哑铃等力量和平衡能力训练。
如果骨密度检测结果异常,极有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建议采取规范、有效的诊治措施。
来源:协和医学杂志
查看更多